1、鹿仙女
鹿仙女生得肌膚若冰雪,體態嬌豔,儼然綽約處子。她心地善良,好濟困扶危,為民除害。
仙洞溝附近黑龍潭中,潛伏著一條黑龍,經常興風作浪,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到鹿溝一帶傷害鹿群。鹿仙女顧念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決心製服黑龍。一天她來到黑龍潭邊,向黑龍挑戰,黑龍從潭中奮身騰躍而起,張牙舞爪,直奔仙女。鹿仙女伸手向黑龍一指,黑龍一下子癱軟地陷在河灘上,向鹿仙女求饒,表示願終身為仙女效勞。鹿仙女饒它不死,將它關押在黑龍洞裏,變為自己駕乘的坐騎。從此,黑龍對仙洞溝一帶生靈的危害始得解除。
帝堯受命於危難之時,先是“十日並出”,禾稼焦枯,繼而洪水泛濫,淹沒田園,各地部落方國,割據稱雄,獨霸一方。帝堯依靠後羿等部落方國領袖的支持,削平群雄,重新統一中原,率領群眾與水旱災害作鬥爭,萬民稱頌。
一天,他到仙洞牧馬坡巡視,同牧民談論畜牧之道。牧民們順便也講述了鹿仙女為民除害的故事。正說之間,忽見一位仙女淩空飄然向仙洞而去,眾牧民驚喜地指給帝堯說,那就是被稱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帝堯回堯都以後,鹿仙女的形象一直浮現於他的腦海裏,縈繞在他的心頭。夜裏夢見鹿仙女飄飄然從天而降,凝目含笑,向他走來,與他並肩攜手,互訴衷情,駕雲淩空同遊。
帝堯微服到姑射山訪察,走到仙洞,遠遠看見林邊草坪上有一個青年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忽兒騰空,忽兒遁地,穿石如人虛,履空如平地,身邊有一隻小鹿陪伴著她。帝堯心想,她一定是鹿仙女了,於是健步上前,向她打躬施禮。不意她竟未答話,抽身躲到一棵鬆樹後邊,麵含嬌羞地裝作用木梳梳頭。待堯將走近時,她將木梳往這株樹上一紮,又轉到另一株樹後邊嘻笑著。帝堯也嘻笑著追趕,不覺來到一個僻靜處,猛然從山穀竄出一條巨蟒,口吐紅信,目光瞵瞵,昂首向堯撲來,帝堯後退不及,被地上的草叢絆倒。在這危急時刻,鹿仙女折身一個箭步跳到帝堯身前護擋住他,頃手一指,那巨蟒就渾身顫抖,癱瘓在地,按照指令,回身向山穀退去。原來這蟒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堯。帝堯驚恐之餘,一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
二人相隨回仙洞途中,互相傾訴衷情,情投意合。當晚帝堯留住仙洞。第二天鹿仙女領著帝堯遊山觀景,鹿仙女指著閃閃發光的大鏡石說:“我常常對著它照麵整容。”走到澗溝下的石台邊,鹿仙女說她“常坐在這台上梳理頭髻,大家傳為我的梳妝台。”她向對麵岸上的層層石階一指,說她經常從那裏拾階而上,人稱仙梯。她說她經常騎黑龍去後溝的龍須瀑沐浴戲水。“我喜歡這神奇的大自然,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從見到你以後,我打內心裏敬佩你匡扶天下的大誌,甘願扶助你光大帝業。”帝堯聽後,十分欣慰,表示願作比翼鳥和鳴齊飛。二人遂訂立婚約,擇定吉期成婚。帝堯與鹿仙女雙方結鸞儔於仙洞之中,以洞為新房,對麵的蠟燭山上光華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晝一般。
帝堯婚後,忙於治理國事,鹿仙女也經常關照牧馬場的事。第二年鹿仙女生了一個男孩,堯很高興,為他起名為“朱”。鹿仙女撫育兒子,漸漸成長。聽說一隻巨蟒在牧馬灘吞食牧民,她想一定又是那黑虎仙在興妖作怪。於是決心降服那隻惡蟒。她從牧馬灘追趕那蟒,跟蹤來到梳妝台下,那蟒正要回身,鹿仙女縱身一躍,用劍直刺入那蟒的喉嚨,巨蟒被刺身亡。黑虎脫身而去,後來那裏留下了巨蟒窟。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設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隻得向天帝告發,天帝派天兵天將捉拿黑虎仙,將黑虎仙壓在乎陽東南的山丘之下,是為臥虎山。天帝同時又罰鹿仙女與帝堯割斷塵緣,鹿仙女無奈,將幼年的朱兒送還帝堯,從此,隱居深山。帝堯派人四處查找,不見蹤影,親上姑射山去找,沒明沒夜地呼喚,也不見回音。帝堯另娶散宜氏為妻,生了七男二女。朱兒後封於丹地(浮山)故稱丹朱邑。後來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黑龍洞左旁的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附記:“堯的傳說”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民間文學類)
2、圍棋教子
上古時期的堯都平陽,平息協和各部落方國以後,農耕生產和人民生活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卻讓帝堯很憂慮,那就是散宜氏所生子丹朱雖長大成人,十幾歲了卻不務正業,遊手好閑,經常招惹禍端。
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讓人推著在汾河西岸的湖泊裏蕩來蕩去,高興地連飯也顧不上吃,家也不回,母親的話也不聽。散宜氏對帝堯說:“堯啊,你隻顧忙於處理百姓大事,兒子丹朱越來越不像話了,你也不管管,以後怎麼能替你幹大事呀!”帝堯沉默良久,心想:要使丹朱歸善,必先穩其性,娛其心,教他學會幾樣本領才行。便對散宜氏說:“你讓人把丹朱找回來,再讓他帶上弓箭到平山頂上去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