玨山的五龍宮,流傳著五龍不點睛的傳說。相傳,當地社首夢中接到祖師的旨意,天未亮,便召來四鄉八鄰,商量修建五龍宮。經過社首及周圍村民的共同努力,五龍宮不日竣工。修好的五龍宮,矗立在石台之上,宮殿氣勢恢弘,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石台四周,五股泉水分置五個方位,從懸崖間噴湧而出,形成五掛水簾,雲霧水氣由下而上升騰,五龍宮殿似乎建於雲霧之中,忽隱忽現,猶如天宮瓊閣。五龍宮殿修好了,但宮殿內的塑像卻成了問題。
按照當朝規製,民間是不能擅自塑龍像的,宮殿之內隻能畫龍形。社首召來當地著名的畫師,在正殿牆壁上畫龍形。然而,幾番請來的畫師,皆能掌握畫龍的要領。但是,所畫出的龍沒有神氣,不能令人滿意。為此,社首一直悶悶不樂。
一天,從遠方來了一個衣衫不整、身材削瘦、麵黃肌瘦的半百老者。他行乞至社首門前,社首一生行善,自然不會坐視不管。社首將老者請進屋內,噓寒問暖,並準備了飯食,與老者一起用飯。席間,社首唉聲歎氣,並無半點快意。老者看在眼裏,便問社首:“大善人,你為何事而煩惱?”社首吐出了心中的不快,並說:“唉,我怕有負神意呀!”老者歎了口氣說道:“老朽無能,生平隻學畫龍技藝,不知能否一試,權當感謝善人解困之恩,如若不行,老朽自當離去。”社首一聽,眼前一亮,忙起身謝道:“多謝老先生。”
用過餐後,社首與老者一同來到五龍宮前。老者說道:“老朽作畫有一習慣,不喜歡外人在場觀看,請善人備好顏料離去,七日後再來,畫像定當完畢。”社首趕忙應道:“一切聽老先生便是。”
七天過去了,社首急匆匆地來到五龍宮前,隻見宮門緊閉,沒有一絲聲響。社首在殿外呼叫老先生數聲,沒有應答。於是,社首輕輕推開宮門,這一看可真把社首嚇了一跳,隻見紅、黃、青、黑、白五條龍相互纏繞,雲霧包圍,神氣十足,好似在雲中飛行,又好似躍出牆壁在殿內遨遊。社首再睜大眼睛一看,五龍均沒有點睛。社首以為老者有事出去,便坐在殿內等候。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社首竟然睡著了,睡夢中他見到了畫龍的老者。老者已脫掉破舊的衣衫,著一身白稠儒衫,紅光滿麵,已沒有來時的憔悴與滄桑。社首一見,滿臉不悅,說道:“老先生,晚輩對您不薄,您為何隻畫龍不點睛?”老者說:“我乃畫聖吳道子,受祖師之托,前來此處繪就五龍,現五龍已繪就完畢,我將離去。五龍不點雙睛,此乃天機,切記切記。”說完,老者踏雲而失。
社首從夢中驚醒,看了看牆上的五龍,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急急忙忙回到村中,吩咐守廟人一定要小心,切不可叫人為五龍點上雙睛。時間過去了很久很久,也不知到了哪朝哪代哪個皇帝,隻是守廟人一代一代地流傳著五龍畫像不可點睛,至於為什麼,這是天機。
12、石壁飛魚
皇城舊有八景,其中之一就是“石壁飛魚”。據記載,在陳廷敬相府之中有一園林,名曰“止園”。該園中有一湖,名叫“止園湖”。湖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陳家女眷們常在此嬉戲玩耍,故阻止外人進入。
陳廷敬有一孫子,名叫陳靜淵,是陳廷敬二子陳豫朋之女。靜淵如花似玉,豔壓群芳。她膚白唇紅,身材苗條,明目皓齒,光彩四射。從小受文化熏陶,天姿聰慧,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猶以詩文出眾,常常受到大家的讚譽,是當時出了名的才女。可惜,陳靜淵之父,這個典型的封建禮製衛道士,對女兒約束甚嚴,從不準靜淵越雷池一步。
這天,靜淵得知父親有事外出,就約了幾個要好的姐妹來到止園湖遊舟玩耍。三月的湖水,清如鏡,綠如蘭,岸邊桃紅李白,楊柳吐翠;橋畔荷葉翠綠,如雲如煙;蜂兒蝶兒來往嬉戲,魚兒蝦兒遊弋玩耍;小燕子湖麵翻飛盤旋,黃鸝鳥落枝頭脆鳴婉唱,這景象真是山中西湖,美麗如畫。姐妹們見了高興至極,難得有此機會,一時忘乎所以,盡興玩耍,並提議靜淵賦詩助興。靜淵才思敏捷,見景生情,於是將一腔憂怨,滿腹向往,脫口吟出:
欣閱紅桃綠水,
更戀蜂蝶拂麵,
暖風伴汝蕩湖船,
恨鎖小樓三年。
鸝鳴燕舞山青,
溪橋如弓霞滿,
風吹荷葉綠滿湖,
愧不銀鯉一片。
靜淵詠罷,眾姐妹齊聲喝彩,紛紛押韻唱和,無奈都不及靜淵詩情並茂。於是大家都細細品味靜淵之詩,感到靜淵不僅細致地描繪了湖光山色,還借景抒懷,訴說了姐妹們深居閨閣的怨情和對外麵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恨不得把深禁她們的樓閣鎖上三年,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
就在姐妹們無限感慨之時,忽聽湖邊石壁的水瀑飛流之中“嘩啦”一聲響,一條尺把長的大魚飛躍半空,然後又像一支白箭竄入湖中,悠悠然然向著她們遊了過來。姐妹們都被這奇景奇觀驚得心魂不定,連連驚呼:“飛魚,飛魚!”於是,此景內外傳播,越傳越奇,“石壁飛魚”就成了一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