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時候,沒有農業,人們靠打獵、捕魚、采摘野果為生,挨餓、受凍、遇險,過著原始遊牧生活。炎帝是極仁慈、極具愛心的大神。他見人口日趨繁多,自然資源漸漸匾乏,頓生憂患意識。於是他不辭辛苦,冒著生命危險,走遍了名山大河,嚐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南方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適合人類食用的穀種。他見人民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斷木作耜,揉木作耒,創製農具。炎帝又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來,使五穀孕育生長;並委任仙人赤鬆子為雨師,觀測氣象,調節晴雨。於是年年五穀豐登。民眾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稱他為“神農”。
炎帝不單單是農業神,同時也是醫藥神。他巡視四方,看見老弱病殘身受疾病之苦,心中十分不安,就踏遍三山五嶽,采集天下異草。炎帝有一條神鞭,叫做“赭鞭”。世間的各種植物一經赭鞭抽打,無論有毒無毒,或寒或熱,各種性質都會呈現出來。他就依據藥草的不同藥性,給病人治病。
為了進一步辨識藥物的性味和功能,更好地救死扶傷,炎帝又親自嚐百草。他的身體玲瓏透明,從外麵即可看清五髒六腑,因此以身試藥,看著草藥在身體裏如何發揮作用。炎帝做好兩個口袋帶在身邊,打算將好吃的放在左邊的袋子裏作食物,不好吃而有特殊功效的,則放在右邊的袋子裏作藥用。他準備妥當後,就開始嚐百草。首先,他嚐了一片鮮嫩的小綠葉。小綠葉一落進肚子裏,上下來回清洗腸胃,把肚子裏各部分都洗擦得清清爽爽,讓人十分舒暢。因為小綠葉在肚子裏上上下下,就像來回巡查一樣,炎帝稱之為“查”。他認為“查”有益可吃,就收到左邊的袋子裏,後人稱之為“茶”。
他接著嚐了一朵蝴蝶樣的淡紅小花,葉兒像羽毛,樣子很美。拿起來香味撲鼻,吃在嘴裏甜絲絲的,這就是後人所稱的“甘草”。神農覺得甘草好吃極了,於是也放到左邊的袋子裏。隨後嚐了一種別致的小綠花,花朵像禾穗一樣掛在莖上,橢圓的葉子有小小的尖端。拿來嚐一嚐,又苦又酸,果實上還有刺。這東西在肚子裏一下接一下頂撞不止,竟然連炎帝的膝頭都弄得腫起來,腫得像牛膝蓋。炎帝知道不妙,趕忙吞下一把茶葉才解了毒。這種東西後來叫做“牛膝”,是放在神農右邊袋子裏的。
他就這樣把百草一一嚐遍,有時候中了毒,就吞下一把茶葉。平均一天之內中毒十多次,更有甚者,一天中毒七十次。幸虧他能夠馬上知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嚐試完了百草的藥性,將溫、涼、寒、熱的藥物各置一處,按照君臣佐使之義,撰寫成醫書藥方,以造福人類。醫學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神農氏嚐百草還有一地,那就是羊頭山,在長治縣、高平市交界處。他在羊頭山種五穀,還宰羊祭祀,祈上天保佑萬民。神農氏見人們生活安定,生產力得到發展,物資也充足了,就教人們用物互換,各得所需。在上黨地區,當時產生了雛形的交易市場。神農氏在上黨建過國,就是現在長治縣的黎嶺村。
後人說,在遠古時代是神農氏首先完成了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從部落到建國這一係列重要發展曆程。而這一人類曆史的重大進步是在上黨完成的,說明上黨是人類進步的最早發源地之一,上黨地區的古人類是曆史前進的功臣。功勞蓋世的炎帝神農氏,應永遠受到炎黃子孫的尊崇。
6、人心不足蛇吞象
提起“人心不足蛇吞象”,許多人都知道,但要說是發生在長治市屯留縣,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屯留縣城西35公裏有個下莊村,村南有座轎頂山,山頂有座廟,廟裏的神像是一位姑娘和一個老頭,姑娘挎著一個籃子,籃子裏還有條禿尾巴小蛇。據說,姑娘是山東人,從小就聰明善良。可惜山東遭了災,於是,她和爹一路討飯,逃荒來到了山西。一天,她從一個村子討飯出來,見路邊有條小蛇,尾巴不知被誰給打掉了一截,奄奄一息,姑娘便把它收到了籃子裏,取出討來的飯食喂它。由於喂養精心,不久小蛇就好了,而且十分馴服,姑娘和爹都很喜歡它。由於尾巴少了一截,就叫它禿尾巴。
後來,小蛇長大了,籃子裏麵也放不下它,於是姑娘就決定把它放走。一天,父女倆討飯來到下莊村,抬頭望見村南有座大山,山頭像個轎頂,很是壯觀。父女倆便來到山中,想把禿尾巴放歸山林。哪知這條禿尾巴蛇走了一半又折了回來,在籃子外麵來回遊移著不走。看到這場景,姑娘流著淚說:“去吧!哪能一輩子窩在籃子裏,這裏山大溝深,可任你歡騰!”禿尾巴蛇點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過了幾年,父女倆從此路過,聽說轎頂山有條禿尾巴大蛇傷人,父女倆便立刻來到轎頂山中,勸說禿尾巴蛇不要再傷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