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太原、晉中、陽泉(1)(2 / 3)

2、傅山畫傘

相傳,清朝皇帝曾多次請傅山先生進京做官,傅山先生不愛功名利祿,一直躲著不去。

一天,皇上又派了欽差大臣上門傳旨,命傅山先生立即啟程,進京麵見皇上。正巧,傅山先生回家看望老母,一時躲閃不及,被這位粗野的欽差大臣抱著塞進了鋪著花緞厚棉墊的轎子裏,轎夫趕著轎子一溜風似地向京城飛奔而去。

第二天中午,轎子出了雁門關,來到廣武鎮,欽差一幫人走得又饑又乏,進了一家客店休息。傅山先生乘機鑽出轎子,穿大街過小巷,急急向荒野奔去。眼看日近黃昏,隻見西山後邊卷起了烏雲,頃刻,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幸好前邊有一個村莊,傅山先生跑進村裏,在一個門樓下避雨。剛剛站定,大雨傾盆而下。不多一會兒,一群莊稼人扛著鋤頭,冒雨直奔門樓。他們是本院財主閻老四的長工,一個個被大雨淋成了落湯雞。其中一個上了年紀的長工,被雨拍得喘不過氣來,傅山先生見了甚是同情。

天漸漸黑下來,雨卻越下越大。長工中一個叫劉小三的後生,瞞著閻老四把傅山先生留在長工屋裏。長工們把熱乎乎的炕頭騰出來,讓傅山先生暖和身子,還把飯勻出來給傅山先生吃。第二天清早,傅山先生作了一幅水墨畫,送給大家。劉小三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畫著一把收攏的雨傘。傅山先生說:“你們把這張畫保存好,每天下地幹活時,先看看畫上的雨傘,如果傘張開,天就要下雨,就別出工;如果傘收攏著,必定是晴天,就放心幹活去。”長工們聽了,都很高興,依依不舍地送別了傅山先生。

劉小三把這張畫掛在長工屋的土牆上,每天出工時都要看一看。連日來晴天,畫上的傘一動也沒動,大家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一天中午,天氣十分悶熱。長工們正在屋裏歇晌,劉小三突然看見畫上的雨傘張開了,他高興得幾乎跳起來,緊忙告訴了滿屋子的人,大家都很驚奇。眼看起晌了,閻老四再三催促,大家隻是不出工。閻老四大動肝火:“你們為甚不出工?”劉小三說:“今天後晌要下雨。”

“你咋知道?”

“我敢保險。”

“你敢和我打賭?”

“打賭就打賭。”

“咋個打法?”

“由你!”

閻老四望了望晴湛湛的天空,陰險地說:“如果後晌不下雨,你們全年的工錢都別賺!”劉小三幹脆利落地接口說道:“如果後晌下雨了,那你就得給俺們賺雙工錢。”閻老四狡猾地說:“行。”閻老四還是硬逼大家立即出工。劉小三說:“那就得掌櫃和俺們一起去。”閻老四無奈,隻好一起去了。

走到半路,閻老四見空中仍沒有一絲雲彩,十分得意,暗自盤算:你們非得給我白受一年不可!突然,“轟隆”一聲悶雷響,霎時,天黑得像鍋底。說話間,大雨傾盆而下。劉小三和長工們慌忙扭頭往家跑。閻老四因身體肥胖,跑不動,呼爹喚娘,連摔幾跤,滾成了個泥人。

遭了這場雨淋,閻老四越想越氣,暗自思量:這些鬥大字不識半口袋的受苦漢,怎能預知天氣之陰晴?他便留了心,終於發現是長工屋子裏的一張畫在作怪。他立刻跑進屋去,一把抓下牆上的畫,撕個粉碎。畫被撕破了,大家十分氣憤。

一天上午,長工們正在鋤地,隻見一人飄飄然向地頭走來,定睛一看,正是傅山先生。大家立刻圍攏上來。劉小三便把畫被閻老四搶去撕了的事對傅山先生說了。傅山先生聽後,微微一笑,立即拿出紙來,提筆又畫了一幅,與以前的那幅畫一模一樣。傅山先生對大家說:“離此處不遠有個山洞,你們把那幅畫掛在山洞裏,每天去看一看,便知天氣陰晴。”從此,大家照傅山先生的吩咐,看到雨傘張開,便進山洞裏去避雨。閻老四卻蒙在鼓裏,半點也不知道。

附記:“傅山傳說”被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非遺項目(民間文學類)

3、雙塔的傳說

明代萬曆年間,皇帝春遊來到並州,看到晉陽西南方的龍山、天龍山上空彩雲繚繞,光華四射。隨行大臣都說這是吉祥之兆,龍顏大喜。於是,大擺宴席,慶賀國運昌盛。同時傳來並州巡撫當麵問訊:“此地瑞氣升騰,有何寶物?速獻寡人,定當加官封賞。”巡撫跪在地上,低聲向皇帝說:“此地傳聞很多,所說那寶地是降生天子的地方,故有祥雲籠罩。”皇帝聽罷頓時臉色陰沉。大臣們也吃驚非小,君臣正十分難堪。有一侍官鬼頭鬼腦湊近皇帝耳邊奏道:“聖主切莫虛驚,自古佛塔可鎮孽龍,隻要建造兩座佛塔,便可保大明江山永世長存。”皇帝聽了,龍顏轉喜。立即下了道聖旨,命巡撫在晉陽東北麵建雙塔,與西南的“二龍”相對峙。

巡撫接了聖旨,又喜又愁。喜的是有了巴結討好皇帝的機會,愁的是找不到能工巧匠。聽說平遙縣有個名叫李福的人,技藝高超,人稱活魯班。巡撫急忙派人去找,哪知李福已厭倦人世,上五台山出家修行去了。

李福當了和尚,法號“佛燈”,仍忘不了手藝,閑暇時,總拿些木塊、泥巴弄點小玩藝。一天,李福剛剛用泥捏好二座寶塔,正細細品味琢磨,忽然闖進一隊官兵,不由分說抓人就走。巡撫得了李福,又見到二座泥捏小塔,玲瓏剔透,每層塔簷下都吊著八個鈴鐺,每層塔門都捏著蓮花、雲紋,喜得合不上嘴,當下就命李福依樣造來,限期一年完工。巡撫又抓來八百名工匠,到郝莊村破土動工。李福與八百工匠曆盡艱辛,從天龍山采石、在臥虎山燒磚、苦幹了一年,十三層雙塔終於直矗淩空。眾人總算鬆了口氣,巡撫也上奏朝廷,請皇帝親來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