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進大師的世界(3 / 3)

日本藝術也使梵·高著迷。在來巴黎之前,他將自己收集到的日本版畫和提奧寄給他的日本版畫張貼在屋內的牆壁上。到了巴黎後,他盡量收集日本版畫,經常去一家畫廊並與畫廊老板皮爾·堂蓋(Pere Tanguy)成為朋友,為堂蓋畫了一張以日本版畫為背景的肖像畫。堂蓋的畫廊也成為了一幫年輕的窮藝術家的聚集地。日本藝術對梵·高的影響在他日後的一些作品中不斷呈現出來。甚至他還模仿日本版畫畫了《雨中的橋上行人》、《盛開梅花的樹》等幾幅作品。

在巴黎的最後幾個月,梵·高通過畫大量的靜物和自畫像後基本上形成了筆觸線條短而有力,動勢強烈,富有張力的獨特技法和風格。從梵·高的自畫像和蒙馬特等巴黎街景的大量速寫,素描、水彩和油畫作品中可以看出色彩和筆觸的變化。如《窗外的蒙馬特》、《水果靜物》、《向日葵靜物》、《餐館內景》、《藝術家自畫像》、《意大利女人》、《皮爾·堂蓋肖像》等幾百幅實驗性作品可以反映出從模仿、借鑒到自我風格形成的變化過程。梵·高在巴黎期間完成了從灰暗到明亮,從尼德蘭傳統繪畫特征到現代藝術特征的藝術風格的重要轉折。

阿爾火熱的陽光

1888年初,梵·高離開喧囂繁雜的巴黎,來到南方陽光充足的小鎮阿爾。在生命最後的兩年時間是梵·高藝術生命中最燦爛輝煌的時期。梵·高整天忙碌著畫畫,充滿激情地創作。在給提奧的信中寫道:“我現在正在全力地進行富有價值的繪畫創作。明年的目標是創作50幅作品。”梵·高希望能有更多的作品與藝術圈的朋友修拉、高更、西涅克和貝納德等一同參加1889年的世界性展覽。

在阿爾的不同季節,梵·高到山坡、田野等地寫生,銀裝素裹的雪景、鮮花盛開的果園、麥浪翻滾的田野、勞作的播種人和喜悅的收獲者都進入梵·高畫中。所有作品,不管是速寫、素描還是油畫創作都表現出他對大自然和勞動者的無限熱愛之情和高昂的藝術創作精神狀態。他把高效多產的作品源源不斷地寄給在巴黎的提奧,通過書信與弟弟和其他朋友分享勞動成果的喜悅和感受。《桃花滿園》、《播種者》、《夜間咖啡館》、《星空》、《詩人公園》、《收獲者》等作品是這一時期勞動成果的代表。

孤獨與疾病的折磨

1888年歲末,高更離去後的孤獨和隱隱約約的疾病開始吞噬著梵·高的激情和樂觀情緒。與高更的摩擦和激烈爭吵導致梵·高情緒失控,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輪。高更擔心更可怕的事發生,於是趕快離開阿爾回到巴黎。梵·高被送到阿爾的一家醫院治療。

出院後,回到“黃房子”的梵·高開始感到孤獨,他自願到聖——雷米的莫索聖保羅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在此期間,雖然精神上的痛苦時常折磨著他,但梵·高的藝術創作似乎又進入了另一個旺盛期。醫院的後花園成了梵·高的寫生天地和靈感來源。花園景色和點點星空成為了梵·高的創作主題。在醫院派人監護下,他偶爾也到醫院外麵的田野畫金色的麥地和風景。

一抹最絢麗的晚霞

1890年5月,梵·高前往歐依斯河邊的奧維。在去奧維的途中,梵·高看望了在巴黎的提奧和弟媳喬阿娜,回顧了存放在弟弟家中的一些畫。

在奧維他得到伽歇醫生的照顧和治療,精神狀態一度好轉。又創作了許多留存下來的重要作品。《奧維的教堂》、《多比尼的花園》、《樹根和樹幹》、《伽歇醫生像》、《麥地》、《山坡邊的茅屋》、《在歐依斯河上劃船》、《雲際下的麥地》和《有烏鴉的麥地》等作品是梵·高生命最後時刻藝術風格的集中體現,是梵·高用生命的激情,通過十年辛勞積累的藝術表現能力和探索的藝術風格進行最後的衝刺,呈現出天邊最絢麗的彩霞。

當天邊最絢麗的彩霞消失時,一顆明亮炫目的黃色星星不停地旋轉著,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中閃爍著璀璨光芒。

在給提奧的一封信中,梵·高提到了他自己摸索出的一套調色板上調色的方法。“你能理解我現在隻使用這些簡單的顏色。赭黃、鈷藍、那不勒斯黃、西耶納紅、黑色和白色。我限製自己不要選擇那些‘明亮鮮豔’的顏色,我認為這是一個用來練習合理用色的絕好調色板。”

梵·高摸索出了解決透視問題的裝置,幫助他進行構圖。在幾個麵上,人們可以像透過窗戶一樣地看過去。長期不斷地練習就會使你快如閃電地掌握繪畫中的透視技巧。

梵·高將采橄欖的勞動場景作為創作的主題。

梵·高在阿爾的住所位於二樓,樓下是雜貨鋪。梵·高稱它為黃房子,在日本文化中表示“友誼之屋”。梵·高希望好朋友高更前來一同居住。

聖——雷米醫院的後花園。梵·高以此為靈感創作了“成熟期”的大量作品。

聖——雷米醫院建築物前麵的水池和場景也是梵·高經常畫畫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