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格薩爾王在攻打達惹、羅宗國後返回途中,發現上千頭犛牛,便采取拔河方法來分配。也有說大象拔河源於印度。後隨佛教的傳入而流行於藏區。大象拔河,在不同地區稱謂不同,有雙人拔河、奔牛、拉扒牛等,藏語稱“格吞”“押架”“朗毒殺響”。
瑤族人龍是種什麼遊戲?
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鄉一帶,流行著“人龍”的傳統遊戲。它一般有17人組成,構成8節。每兩人一組為1節,一人站立,一人跨於其肩,向後仰頭搭在後一組跨者的腿上,並雙手扶住其雙腳,後一組站者雙手扣住前一組仰臥者的胸部,這樣各組前後互相連接是為“龍”身。最前邊一組的站立者由另一人緊貼胸前,雙腿反夾其腰下部,是為“龍”頭,有時站立者肩上還坐一小孩。最後一組的騎跨者身向後仰,懸空擺,是為“龍”尾。運動時,由“龍”頭領先,作“之”字形、圓形、弧形的路線走動,速度或快慢。每個人靠脖、肩、腳的橫貫力和腰、腿的伸縮力互相配合,運動量很大,可以培養人們堅忍不拔的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
叼羊比賽是怎麼回事?
叼羊是西北地區維吾爾族和許多兄弟民族中普遍盛行的體育遊戲活動,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譽為“草原上勇敢者運動”。叼羊比賽,一般是選用2歲或3歲的健壯的山羊,先割去頭和四蹄,緊緊紮住羊的食管,再放到清水中浸泡或向羊肚中灌水。這是為了使其有一定重量,和增加羊皮堅韌性,不易在劇烈爭奪中被扯爛,參加叼羊比賽的騎手,事先都安排好助手。一個人要在十幾名強手中單打獨鬥奪得羊,還要衝出重重包圍,所以,要想獲勝是有相當難度的,一般是一個隊與另一個隊的集體較量。每一個隊的眾多騎手,要有戰略戰術,首先是要有明確分工,如有的人專門負責一馬當先,衝群叼奪;有的人負責掩護;有的人是專門追趕阻擋對手,各司其職。一旦奪得山羊,同隊的夥伴有人向前拽韁繩,抽打馬背,前拉後推,左右手護衛,才有可能順利衝出對手設下的重重包圍,把奪到的山羊先放到規定的地方,以獲得勝利。
好來寶是哪個民族的表演形式?
好來寶又稱“好力寶”,是我國蒙古族人特有的文藝表演形式,它一般是由一人或多人以四胡等樂器自行伴奏,坐著用蒙古族語言進行“說唱”。
在蒙語裏“好來寶”表示連起來唱或串起來唱的意思。唱詞為四句一節,押頭韻,可以每兩句或每四句一押韻,也有幾十句唱詞一韻到底的情形。節目篇幅可長可短,表演者可臨場發揮即興編詞,運用比喻、誇張、排比、反複等修辭手法盡情敘事或抒情,節奏明快、酣暢淋漓又不失風趣幽默。
代表性的好來寶節目有《燕丹公主》、《富饒的查幹湖》、《還是當藝人好》等,著名藝人有琶傑和毛依罕。
盤歌是歌唱的一種嗎?
盤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對方表達心願、顯示才能的一種古老的對歌方式。昭通一帶苗族的“盤歌”非常有趣。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帶兩個年齡相當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長輩說明來意。若姑娘的父母親回答:“還沒人家,是同班輩的。”便準許盤歌。盤歌的歌會,由女方老人安排。男女雙方參加對歌的同伴,既當參謀,又為自己找對象。在盤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雙方通過對唱,顯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輸了,女方便用水將男方潑走。潑水在苗家不是惡意,而是一種善意的洗禮。如果男方對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還可以唱到訂婚。但是如果女的盤輸了,還可繼續盤歌,這樣的盤歌一直盤到訂婚為止。訂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時為男方備辦喜酒,一一敬給參加歌會的鄉親,最後以一對牛羊角當杯,敬給這對即將結合的青年。然後吹起蘆笙跳起舞,通宵達旦為這對青年人賀喜。
東鄉族花兒是指花朵嗎?
花兒是東鄉族人民最喜愛的一朵藝術奇葩,幾乎人人會唱,人人會編。它語言精練,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氣息。是四句一首,前兩句為比興,後兩句為本意。每三句各是七個字或是九個字,二、四句多為八個字。“櫻桃好吃樹難栽,白葡萄搭起(個)架來。心裏育活口難開,‘花兒’裏帶上個話來。”東鄉語中把“花兒”稱為“端”。“端拉鬥”就是“漫花兒”。近一二百年來,“端”在東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東鄉“花兒”唱道:花兒本是心上的話,不唱由不得自家。刀刀拿來頭割下(音“哈”),不死就是這個唱法。“花兒”表達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因此,東鄉族的“花兒”即興歌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