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文學·詩詞】(6)(3 / 3)

《金瓶梅》是何人何時所作?

《金瓶梅》是明代著名長篇小說,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小說主人公是西門慶,金、瓶、梅分別指西門慶的姬妾潘金蓮、李瓶兒、春梅。此書雖然在很長時問內被列為“淫書”,但實際上也有它的過人之處。

作品刻畫了西門慶這個兼有官僚、惡霸、富商三種身份的封建時代市儈勢力的代表人物,以他為中心,通過他的種種活動和家庭生活,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腐朽。西門慶原是個破落財主、生藥鋪老板。但他善於鑽營,又巴結權貴,左右逢源,聚斂財富,步步高升。他的一妻五妾,大多是他奸淫拐騙而來的,這些妻妾婢女彼此鉤心鬥角,為爭寵吃醋,使盡各種卑劣手段,互相陷害。這種錯綜複雜、矛盾尖銳的家庭關係,正是當時官宦、地主或富商人家的寫照。

《金瓶梅》是中圍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從此,文入創作就逐漸替代宋元以來根據民問說講故事而加工整理的創作,成為小說創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大多取材於曆史故事和神話傳說,而《金瓶梅》開辟了題材的新路子,以現實社會和家庭日常生活為內容,著重寫市井問世俗情態,魯迅先生認為他開了“人情小說”的先河。

詩界革命是怎麼回事?

詩界革命是戊戌變法前後的詩歌改良運動。詩界革命的早期倡導者是夏曾佑、譚嗣同、梁啟超三人。他們批判形式主義、複古風氣、尊唐宗宋的派別觀點。1899年,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口號,並開始試作“新詩”。譚嗣同等人力圖開辟詩歌語言的新源泉,表現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有其積極可取的~麵。維新運動失敗後,梁啟超逃亡國外,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宣傳,推進文學改良和“詩界革命”。他在《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等刊物上開辟專欄,發表譚嗣同、康有為、黃遵憲、蔣智由、丘逢甲、夏曾佑等人的作品,又自撰《飲冰室詩話》,闡發理論觀點,大力表揚黃遵憲等新派詩人,詩界革命於是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聲勢。

後期詩界革命要求“以舊風格含新意境”,也就是用舊的詩歌形式寫出新內容。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時代和新的思想,有名的有黃遵憲的《哀旅順》、《哭威海》,與現實結合緊密,表達作者愛國思想感情。部分新體詩語言趨於通俗,不受舊體格律束縛,這些在當時都起了解放詩歌表現力的作用,後來成為五四時期新詩的先導。

曆史上也有一句詩嗎?

宋代有一位詩人叫潘力臨。有一年入秋以後,他覺得每個景物都有詩意可言,於是天天構思,想寫出不同凡響的詩篇,可是又總覺得為俗氣所蔽,不好貿然下筆。

一天,他閑躺在床上,在清苦的境域裏想象重陽佳節的到來,想象親友團聚的歡樂情景,忽然聽到“攪林風雨聲”,創作靈感一下子被激發起來。

他從床上跳起來,提筆在牆壁上寫道:“滿城風雨近重陽。”剛剛寫完,突然催租子的人闖進來,立刻把他的詩興衝走了。

以後他想接著寫,誰知再也找不到那樣好的靈感了。

可是,即使這一句,也成為流傳後世的名句,受到稱譽。呂本中《童蒙詩訓》說:“文章之妙,至此極矣!”成語“滿城風雨”就是由這句詩而來。

《人間詞話》是講述詩詞的書嗎?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專著。作者王國維(1877~1927年),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是近代中國少見的學貫中西、博通古今的大學者。《人間詞話》共六十四則,是王國維接受西方美學思想後,以嶄新的眼光用舊的詞語形式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極受學術界重視。

這部作品最核心的觀點是“境界”說,其他的論點都圍繞著它而展開。其要點是:認為詞以境界為最高;認為境有“寫境”與“造境”,“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之分;在詩人與現實的關係上,王國維主張:“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認為要以一種非常融通的態度來麵對現實人生,隻有這樣才能寫出一流的作品來。另外,他還提出了“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這樣一些極富啟發意義的觀點。這些觀點對後世學者研究文學史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視角,從而在文學理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