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文學·詩詞】(6)(2 / 3)

第三種,古人把經書比作肉湯,把史書比作肉塊,把子書比作肉醬,說讀這類書正如品嚐著傘中美味一樣,取名“三味書屋”蘊含博覽群書的意思。

第四種,讀經書如稻粱,讀史書如肴饌,讀子書味如醯醢,也是博覽群書之意。

古人對“三味”的解釋又有另外的說法。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序中說:“無若詩書之味大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也。”宋朝文學家李獻臣所著的《邯鄲書目》中也說:“詩書,為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

根據古書記載,“三味”的意思即經、史、子三種書有如佳肴,讀書正如品嚐美味。另外,“三味書屋”的橫匾兩旁有一副對聯:“誌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清楚地說明是書是有味的湯羹,也是對“三味”的最好解釋。由此可見,第四種解釋的根據頗為充足可信。

作品都有哪些稱謂?

處女作:作者第一次發表的作品。

代表作:若幹篇標誌作者創造思想、藝術水平高峰的作品。

成名作:作者以此一舉成名的作品。

拙作:作者對自己作品的謙稱。

原作:據以翻譯、改編的原有作品。

佳作:優秀的作品。

大作:對別人作品的尊稱。

力作:作者嘔心瀝血,精心撰寫的作品。

續作:作者本人或別人為之續寫的部分。

舊作:與新作相反,隻從前(舊日)寫就的作品,並非指內容陳舊之作。

遺作:作者亡故後遺留下來(發表或尚未發表)的作品。

“三言二拍”指的是在唱戲嗎?

“三言”指明代馮夢龍所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淩蒙初所編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由於“三言”和“二拍”編著年代相近,內容形式類似,故後人常將其合並,稱為“三言二拍”,是我國古代流傳頗廣的短篇小說集。

“三言二拍”的語言通俗易懂,故事曲折生動,描寫準確有力,是思想性和藝術性最完美的結合,在古今中外備受矚目。作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一個高峰,《警世通言》構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世界。晚清四大諷刺小說所指是誰?

《官場現形記》,晚清作家李寶嘉所著。這是我國近代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並取得社會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開創了近代小說批判現實的風氣。全書共60回,由許多獨立成篇的短篇故事連綴而成。作品以官場為對象,著重揭露各種官僚的“齷齪卑鄙”、“昏聵糊塗”,集中暴露晚清官場的汙濁,吏治的敗壞,統治集團的腐朽。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著,共計108回。這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從一個初出茅廬的純樸士子的眼裏觀察世界,從他與世人的交往中了解現實人生,層層剝開掩蓋在偽裝下麵的真相。小說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故事,使讀者感到親切可信,在中國小說史上開了先河。結構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書故事的敘述者,又是全書結構的主幹線,同時又運用了倒敘、插敘等方法,將它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全書繁簡適宜,渾然一體。 《老殘遊記》,劉鶚著,共20回。劉鶚晚年所寫的帶有自傳性質的未竟作品。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曆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

《孽海花》,曾樸著,共35回。《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譴責小說,又具有曆史小說,還具有政治小說特點的長篇小說。作者用犀利的筆鋒、辛辣的語言描繪了當時社會的奇異醜惡現象,為我們了解明清時期皇權統治的殘酷,官吏的貪婪,地主豪紳的劫掠,市井狂徒的強悍,平民百姓的無助,提供了一幅鮮活的社會眾生相。

《儒林外史》是何人何時所作?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是康、乾年間的名人吳敬梓。《儒林外史》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極具個性的諷刺藝術。塑造人物時,能秉持公心,不虛美,不隱惡,借喜劇性的情節,揭示悲劇性的內涵,令人笑中帶淚,具有振聾發聵的藝術效果。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儒林外史》“大醇小疵”。

我國最長的古典小說是哪部?

我國最長的古典小說是《榴花夢》,它是清代道光年間福州女作家李桂玉用畢生精力寫成的。全書360卷,約483萬字,比《紅樓夢》長4倍。《榴花夢》用韻文寫成,敘述唐代中葉一群閨中女子在兵荒馬亂時出來建功立業的故事。

《聊齋誌異》是何人何時所作?

《聊齋誌異》,作者清代文學家蒲鬆齡。《聊齋誌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作品揭露、嘲諷貪官汙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批判科舉製度的黑暗,同時通過相當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歌頌了為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聊齋誌異》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和驚人的想象力,這主要表現在對正麵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作者善於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手法營造情節,衝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