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文學藝術(17)(1 / 3)

謹將擬定規條開列於後,計開:

萬善會各檔百戲,必須各按次序排行,方無錯綜紊亂之事,今議得第一起三股,第二起秧歌,第三起吵子,第四起音樂,所有各檔全仗旗幡為令,俱按次序排列,如拿撥旗錯次序者罰,若辦檔不遵旗號錯次序重罰。會首罰香三十包,辦檔罰跪香一柱。

本會人眾每遇行會,必遵旗號行止。如出會執旗三號不到者罰,行會掌號令不動自行者重罰。會首罰香三十包,辦檔罰跪香一柱。

各檔執撥旗,聽號令必須先到,查看本檔人數家夥,如誤遲走在辦檔人後者罰。會首罰香四十包。

在會善眾須聽董事人分派,各檔執事人不許舛串自專,如有挑輕撿重者罰。會首罰香六十包。

行會之時倘有故違會規等情,任聽會首秉公議罰,如有矯情分辨者重罰。會首罰香六十包,辦檔罰跪香二柱,外罰香二十包。

進出會日期,擬定寅時在會場聽號聚齊,不許隨意偷閑先後,如犯者罰。會首罰香二十包,辦檔罰跪香一柱。

各檔執事善眾,凡事盡由本檔會首分派,不許自專錯亂會規,有犯者罰。會首罰香三十包,辦檔罰跪香一柱,外罰香十包。

行會勿論走街朝山,如有摯衣便歇,任意自在蕩遊混串者重罰。會首罰香六十包,辦檔罰跪香二柱,外罰香二十包。

各檔百戲辦檔之人,不論出會演會,之期務須彼此恭而敬之,不可稍有詼諧,如犯者重罰。會首罰香五十包,辦檔罰跪香一柱,外罰香二十包。

會中善眾,必須大家和平謹慎,不許分較喧嘩,凡事同眾相善,彼此商酌,不致有失會規體統,若有不義之人故犯者重罰。會首罰香六十包,辦檔罰跪香一柱,外罰香二十包。

各檔行會,勿論朝山遊街,人多勢重,勿倚仗行善致生意外鬥毆事端,如犯者指名逐出本會。會首罰香一百包,外罰錢十吊。

回香之時仍要整齊嚴肅,不可錯亂自便,亦不可始勤終惰,若不遵規條自行紊亂者重罰。會首罰香五十包,辦檔罰跪香一柱,外罰香十包。

各檔收會之時,仍從頭檔為始,按次序收會,不準錯亂,如不按檔收會者重罰。會首罰香四十包,辦檔罰跪香一柱。

會中各檔器具等物,今擬出經管之人,用者領,不用者查收,必須按數點清,若有虧缺者當時報明,如胡亂收存,若被查出,經管人自行賠補,似有推諉矯情之人,除賠補外,亦從眾領罰。會首罰香六十包。

自立萬善會以來,約有數年,依仗從善捐募資助,共成盛事,茲以前捐過錢文已逾數百千之數,不但不敷應用,尚欠借墊錢若幹,雖因銀米無期,不能捐募,究屬懈弛,不成善事體統,現屆銀米有期,眾會首必須實力義舉捐資,以重引善之念,嗣後若再按季捐錢,眾會首互相五日內捐齊,如不齊者罰。會首罰香四十包。

會中外捐募錢文,總由董事人擬派幾人比戶捐之,五日內要齊,第恐日久生懈,不能認真齊湊,有犯者罰。會首罰香四十包。

會中各檔衣履器具什物,收會第二日查齊,俱歸一處收存,各箱櫃鑰匙交與各檔會首執掌,不準私行通便,借用什物情弊,若犯者以該檔鑰匙之會首從眾領罰。會首罰香一百包。

眾會首內有窮富不等,秉性不一,如有借端滋生異言惑眾,不捐錢文,又雲除名等情,必須同眾言明所以緣由,相約眾會首公論,似屬通情順禮,除將以前捐過錢文勿庸議外,準其除名,自備香蠟表文,神前焚化,罰束錢十吊作為罰典,自銷自己名姓押記。會首罰香一百包,外罰錢十吊。

會中捐募錢文,除還賬日之外,仍按季捐募,散攆二兩,錢糧一吊一兩五錢,錢糧八百一兩,錢糧五百。每大股捐錢六吊,中股捐錢四吊,小股捐錢二吊,積有盈餘,以備出會添補什物津貼,不可稍有懈弛,方不負義舉之念,如各執事人等,勿論何檔,日久始勤終惰,必須指名領罰。會首罰香六十包。

會首犯規條者罰錢,入會中公用。

辦檔犯規條者,罰跪香。

以上各款,俱係大眾公議,俱關會中儀製體統,伏維諸公一體遵行,洗心向善,毋抗前規,願共誠敬遵循,各享無量善慶,瑞應祥征,介爾景福。

同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敬起

二、舞台舞蹈

薊縣的舞台舞蹈,是隨著新中國成立後農村業餘劇團出現而產生的。其特點是小型多樣,自編自演,生活氣息濃烈,多為情節簡單的情緒舞。解放初期,由解放區傳入的《腰鼓舞》、《霸王鞭》、《秧歌舞》等廣場舞蹈首先出現在薊縣的舞台,五六十年代,當時在全國流行的《跑驢》、《荷花舞》、《扇子舞》、《采茶撲蝶》及自編自演的小型歌舞節目,日漸增多,至“文化大革命”期間,更為普遍。1969年2月,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繡太陽》等歌舞節目參加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春節聯歡會。1972年,文化館組織排練演出的歌舞《喜摘豐收棉》,參加廊坊地區文藝彙演,並被選入地區代表隊參加河北省文藝彙演。1981年,文化館成立舞蹈組。1982年,由李立、劉光輝、段文俊創作,周立軍表演的獨舞《魚水情深》,獲天津市舞蹈協會、市群眾藝術館主辦的第二屆舞蹈彙演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1984年,由李立編舞,馮旭泰作曲,周立軍表演的獨舞《獨樂觀音》,獲天津市舞蹈協會、市群眾藝術館主辦的“天津市第三屆群眾舞蹈比賽”創作三等獎,表演三等獎。1989年,由周立軍創作,官莊鎮教師表演的舞蹈《農家一步一層樓》,在天津市首屆田野文化藝術節獲優秀創作獎和表演獎。1990年,由李立、馮旭泰創作,馬伸橋鄉教師表演的滿族舞蹈《佳期》,獲天津市舞蹈大賽創作獎。2008年,由王琳琳創作,薊縣評劇團表演的舞蹈《生死相依》,在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天津地區選拔賽中獲銀獎。2008年,由戢敏華編排的舞蹈《歡聚一堂》,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參加了“中國水利科學院新年團拜會”賀新春團拜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