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宿夜不得閑,
急得奴難把親友見(啊)。
(三)
二更鼓兒發啊,
二更鼓兒發,
忽聽小柱哭了一聲啊哇!
孩兒你別哭越哭越放聲,
小親爹真是稍大麼性,
將你給了人為娘心不疼(啊)。
(四)
三更鼓兒發啊,
三更鼓兒發,
看看人家想想自家呀,
頭上無有油哪有胭脂擦。
對著鏡子照一照
不像活鬼也像夜叉(啊)。
(五)
四更鼓兒催啊,
四更鼓兒催,
手拍胸膛自己後悔呀,
不如死免受雲南罪,
投河覓井不是人為,
忽然把心回(啊)。
(六)
五更鼓兒哭啊,
五更鼓兒哭。
埋怨我二姑又怨我四叔(啊)。
稀裏糊塗將奴聘出,
嫁在劉家門戶田園土地無(啊)。
(七)
五更鼓兒哭啊,
五更鼓兒哭。
拉短纖常在通州住啊,
回家空手來把嘴一咕嘟,
光著膀露著胸臉麵全不顧(啊)。
二、群眾歌詠活動
新中國成立前,薊縣沒有專門的機構組織群眾歌詠活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群眾歌詠活動成為宣傳群眾、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個時期在薊縣傳唱過不少革命歌曲,如:《我們組織兒童團》、《鬆花江上》、《八路好》、《日本鬼子心太狠》、《八路軍戰士不怕難》、《紅纓槍真威風》、《婦女抗日》、《放下鋤頭拿起槍》、《解放區的天》、《青年參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
新中國成立後,50—70年代,群眾歌詠活動在全縣城鄉較為普遍。社員群眾在勞動之餘經常舉行一些自娛自樂的演唱活動,縣、社、隊在重大節日時一般都要組織群眾歌曲演唱活動。特別是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俱樂部在農村普遍興起,各機關、廠礦、學校紛紛建立歌詠隊,在全縣掀起了群眾歌詠活動高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逐漸地進入了千家萬戶,人們在工作和勞動之餘,常隨機學唱,流行歌曲風靡城鄉,縣文化館、工人俱樂部、鄉鎮文化站每年分別組織各層級的文藝彙演或歌詠比賽,滿足了廣大群眾的自我表現和參賽意識,每逢重大節日或紀念日,縣城都要組織全縣性的歌詠演唱或比賽活動。
三、重要音樂活動
1984年,縣文化館舉辦“慶豐收業餘歌手比賽”,這是薊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參賽麵最廣的群眾歌手賽。各鄉、鎮、村普遍發動,參賽歌手十分踴躍,初賽、複賽在全縣各鄉鎮、廠礦分別舉行。從組織發動到進行決賽,先後曆時三個月,參賽歌手達3000多人,共進行51場選拔賽。形式有獨唱、重唱、對唱、小合唱、表演唱、自彈自唱等。400人參加各工委複賽,80多人參加縣決賽。比賽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尤古莊鄉張敬武獲一等獎;城關鎮許燕獲二等獎;下倉鄉王洪江、翠屏山鄉孟慶誌獲三等獎。本次比賽活動,獲市文化局、天津電視台、《今晚報》授予的“百靈之聲”獎旗一麵。此後,至2011年,先後舉辦了全縣性的歌手、歌詠比賽約50餘次,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愛家鄉唱薊縣”歌詠比賽,薊縣“漁陽杯”歌詠大賽,薊縣第一屆群眾文藝大賽“國稅杯”卡拉OK歌手賽、“盤山杯”卡拉OK歌手賽、“華陽杯”卡拉OK歌手大賽,“迎千禧”千名歌手大賽,薊縣紀念建黨80周年群眾歌詠大賽,薊縣盤山家居廣場“百仙杯”歌手大賽,薊縣首屆企業文化藝術節“金漁陽杯”職工歌手大賽,薊縣“消費資訊杯”歌手賽,薊縣“雙合盛杯”中老年聲樂大賽等。
除了歌詠比賽活動外,每逢重大節慶日都組織歌曲演唱會、音樂會等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如: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紅太陽頌”歌曲演唱會、薊縣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歌詠大會、薊縣首屆廉政歌曲演唱會、“四季大舞台金秋紅歌演唱會”等。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生活又有了新的追求,不隻滿足於唱唱歌、聽聽戲、跳跳舞,還要通過演奏樂器來達到自娛自樂的目的,通過音樂語言來表述自己對美的追求。他們自發購買樂器,自行結組結隊,演奏、交流自己喜愛的樂曲。截至2010年,僅縣城內自發結隊的業餘民間樂隊達15個,規模較大、有代表性的樂隊有“薊州樂隊”、“好日子樂隊”等。薊州樂隊以王金鵬、薑永海等為主要骨幹,還成功舉辦了薊縣曆史上首次器樂專場音樂會——“薊縣2007年新年民族音樂會”,以及“薊縣2008年新年音樂會”、“薊縣2008年和諧之春音樂會”等重大音樂活動,先後由馮旭泰創作、改編、排練、指揮演出了中外名曲、電影音樂、流行歌曲、聲樂伴奏等曲目《紅花遍地開》、《春節序曲》、《地道戰組曲》、《電影歌曲聯奏——難忘的歲月》、《我的太陽》、《在希望的田野上》、《拉德茨基進行曲》等70餘首作品,此後,每有重大演出活動,都會有民樂或管樂作品參與其中,並且每首樂曲都按專業樂隊的編製、按聲部配器分譜精心排練,標誌著薊縣的音樂活動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