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文廟
2007年4月對外開放。
薊州文廟又稱孔廟、學宮、州學,始建於唐,後經金、明各朝代多次修繕,清兵入關後被焚毀。清順治、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均曾重修或擴建文廟。民國二十五年(1936),將正殿兩廡大門加以修飾並勒石立碑。自此以後,薊州文廟成為薊縣簡師、縣立第一完全小學、薊縣城關小學等教育辦學的場所。1973年,薊縣革命委員會將文廟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5月,薊縣人民政府將文廟重新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盤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982年4月對外開放。
盤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一段,東西長20千米,南北寬10千米,雄偉多姿,景色幽古,久負盛名,曾入中國15大名勝之列。遠在初唐時,太宗東征凱旋途中曾到此遊賞。明清兩代,這裏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台比比皆是,景況空前。清乾隆皇帝曾先後32次到此巡遊。20世紀上半葉,由於戰亂破壞、年久失修,建築多不複存。近10餘年,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開發,再次成為令世人矚目的遊覽勝地。
盤山景區麵積106平方千米,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有天成寺、萬鬆寺、雲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築。五峰為掛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與山西五台山相呼應,號稱“東五台”。主峰掛月峰,海拔864米。
1989年,“三盤暮雨”被選入津門十景之一。2007年5月8日,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黃崖關長城風景名勝區
1985年對外開放。
黃崖關長城位於薊縣城北30千米的崇山峻嶺之中,東起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關,西接北京市平穀區的將軍關,全長37.7千米,是中國古長城的一部分,有樓台120座,即敵樓92座,烽火台28座。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
自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軍民協力共計修複邊牆3025米,敵台20座,為中國修複長城工程中最長的一處。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崖關長城以年代久、變化多、布局巧、設施全和長城博物館、水關、八卦城、石刻碑林等景點在長城全線獨一無二,成為長城建築史上的傑作。1994年以來,黃崖關長城先後被天津市市委、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十佳青少年文化活動娛樂場所”。1989年“薊北雄關”被選入津門十景之一。2001年,黃崖關長城遊覽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為國家首批“4A”級景區。
第四節廣場公園
府君山公園
位於城北府君山,總規劃麵積1320畝,自1996年開始動工興建。1996年至1998年,先後投資260萬餘元,修建公園入口處山門牌樓1座、管理用房3間、功德亭1座、觀景亭1座,修建公園道路6000平方米及停車場兩處、開放式運動場1500平方米、動物雕塑4處。整個公園規劃為4大景區,即春花區、夏蔭區、秋果區、冬青區。同時,縣政府將府君山公園確定為城區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每年投資10—15萬元用於公園綠化建設,已栽植各種常綠樹木、花灌木100多萬株。2003年11月,府君山公園劃分為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和府君山地質遺跡景區。近年來,縣政府又先後投資1200萬元,整修水泥公園道路3000延米、安裝路燈134盞、設立地質景觀石碑六塊,對原有設施進一步維護,提升了公園整體水平。
府君山廣場
位於府君山公園南側,總占地麵積4萬平方米,是集休閑、健身、娛樂、科普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文化廣場。1999年2月動工建設,先後投資近2200萬元,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2003年11月,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主碑在廣場落成,豐富了廣場的文化載體功能,提升了府君山綠地廣場的品位。府君山廣場擁有由花崗岩鋪裝的廣場麵積1.2萬平方米、綠地26萬平方米、國家地質公園主碑及音樂噴泉,形成了景觀與文化、廣場和綠蔭有機融合、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的文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