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背景(一):站著與坐著大不同(1 / 3)

背景指作品中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曆史、地理、自然、文化背景。人物描寫和事件需要在特定的背景下展開。背景能夠創造合適的氛圍,展示人物的性格,起到加強主題的作用。

《一位女士的畫像》裏,伊莎貝爾回家看到的一個細節引起了她的沉思,隨之揭開了一係列謎團。這是文化背景所起到的關鍵作用。《簡·愛》除了動人的愛情表達,還展現了女主人公如何克服社會地位的隔閡、跨越財富的鴻溝、破除世俗的偏見,並因此卓爾不群。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對夢想的追求在爵士樂時代的歌舞升平中顯得難能可貴,卻又不堪一擊。《德伯家的苔絲》則說明了環境變化給苔絲身心造成的深重傷害。

背景提供了人物活動的場所,而人物在背景下表現出來的品質,則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精氣神所在。

背景涉及的方麵比較廣泛。我們看文學史或者教科書,都是先介紹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接下來,才是對故事情節和人物、主題、視角、象征、風格等進行分析。這是因為背景會影響到作品的情節、人物和主題等要素。

背景的分類與作用

背景指文學作品發生的環境。背景可以是曆史的、地理的、自然的、人為的。曆史背景就是時間或時代特征;地理背景就是地點、地形、地勢;自然背景就是野外或室外的環境;人為背景就是在室內或者有人為痕跡的、有文化氛圍的環境。簡單地說,背景是故事發生的特定時間、地點、環境和氛圍。背景要和作品的主題、人物、情節設置相輔相成,可以為故事提供適宜的氛圍。

不同的背景能夠對主題的表達產生不同的強化作用。如果兩個人之間有好感,其中一人想表白,那麼安排在花前月下,就比較合適。如果兩個人站在懸崖邊互訴衷腸,就有些悲壯的意味了。如果一個人跑到山頂上,對著四周喊叫,他也許是因為欣喜若狂,也許是宣泄憤懣。所以,同樣的人物、同樣的故事,背景不同,展示的主題也不相同。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室內室外的地點更換,都能帶來不同的影響。

我們前麵講過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畫像》,伊莎貝爾看到了一個讓她心生疑竇的細節。這個細節就是:伊莎貝爾一次外出郊遊回到家後,看到丈夫在客廳的椅子上坐著,身邊站著一個女人。女士優先、客人優先,在當時的社會是一個基本禮儀。她由此感覺到自己的丈夫和那個女人關係不尋常。這個細節引發了她對很多事情前因後果的聯係,讓她看透了丈夫的本質,發現了丈夫與站著的女人梅爾夫人的情人關係,了解了自己的真實處境,最終影響到她後來的決定。這個細節對女主人公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推進故事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個例子說明,社交禮儀也可以構成背景。

室內和室外的影響也不一樣。封閉的環境和開放的環境能對故事發展起到不同的推動作用。比如《泰坦尼克號》,浪漫故事發生在船上,那是一個很封閉的地方,一個獨立的世界,跟外邊的世界沒有關係,跟傑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那種生活沒有關係,跟露絲要麵對的經濟困境暫時也沒有關係,是一個特別適合兩個人產生戀情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傑克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麵,積極熱情,自由自在,尤其是他作為一名畫家才華橫溢的一麵。而在傑克眼裏,心情鬱悶、孤獨寂寞的露絲顯得異常美貌,雍容華貴,氣質不凡。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各自在對方眼裏都有特殊的吸引力,致使兩個人能在一個相對平靜的背景下產生戀情,發展關係。

《呼嘯山莊》中的地理環境給人以強烈的影響。呼嘯山莊周圍狂風呼號,是野草叢生的荒原,那裏人的性格也比較暴躁粗獷。畫眉山莊則坐落在山穀裏,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所在,所以人的性格比較柔和。這是外部地理環境帶來的反差。

背景有利於作品的主題揭示、人物塑造和故事發展。人物能夠作出什麼反應,故事將朝哪個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背景都有一定的影響。下麵我們對幾部作品的背景作較為詳細的分析。

《簡·愛》:財富、地位與習俗

《簡·愛》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兩個人由地位懸殊到能夠平等相愛。男女主人公跨越了在當時社會上難以跨越的障礙,他們所跨越的障礙本身構成了這個故事的背景。下麵我們挑選小說中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兩段話進行分析,一段是羅徹斯特和簡·愛的第一次愛情表白,另一段是小說最後簡·愛重新回到羅徹斯特身邊時兩人的對話。

在二十三章,羅徹斯特說他準備向另外一個女子求婚,簡·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很快,我的——那就是,愛小姐,你還記得吧,簡,我第一次,或者說謠言明白向你表示,我有意把自己老單身漢的脖子套上神聖的繩索,進入聖潔的婚姻狀態……正是你以我所敬佩的審慎,那種適合你責任重大、卻並不獨立的職業的遠見、精明和謙卑,首先向我提出,萬一我娶了英格拉姆小姐,你和小阿黛勒兩個還是立刻就走好。我並不計較這一建議所隱含的對我意中人人格上的汙辱。說實在,一旦你們走得遠遠的,珍妮特,我會努力把它忘掉。我所注意到的隻是其中的智慧,它那麼高明,我已把它奉為行動的準則。阿黛勒必須上學,愛小姐,你得找一個新的工作。”夏洛蒂·勃朗特著、黃源深譯:《簡·愛》,249頁,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那個時代的家庭教師住在主人家裏,幫忙照顧主人的孩子。在孩子眼裏,家庭教師和家長是一個階級,在家長看來,家庭教師又不是他們的一部分。這是家庭教師在孩子和大人之間的特殊處境,是家庭教師地位上的尷尬。當時的知識女性要想自立,除了當家庭教師之外,很難找到第二種職業。這是想靠自己的職業安身立命的知識女性的另一種尷尬。從理性的層麵來講,羅切斯特很尊重這個家庭教師,也很敬佩簡·愛一直以來的審慎。這種審慎符合家庭教師的職業要求,因為她責任重大,要照顧的是這個家庭的下一代。

羅徹斯特準備結婚,簡·愛必須離開。羅徹斯特對簡說,他從未來的嶽母那裏了解到一個適合簡去的地方,就是愛爾蘭康諾特的苦果村,他推薦她到那裏去當家庭教師,教奧加爾太太的五個女兒。羅徹斯特故作輕鬆地說,簡的離開沒有關係。而簡想到自己要離開這個家,而且要離開英格蘭,心裏很難受:

“不是航程,而是距離。還有大海相隔——”

“同什麼地方相隔,簡?”

“同英格蘭和桑菲爾德,還有——”

“什麼?”

“同你,先生。”

我幾乎不知不覺中說了這話,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但我沒有哭出聲來,我也避免抽泣。一想起奧加爾太太和苦果旅館,我的心就涼了半截;一想起在我與此刻同我並肩而行的主人之間,注定要翻騰著大海和波濤,我的心就更涼了;而一記起在我同我自然和必然所愛的東西之間,橫亙著財富、階層和習俗的遼闊海洋,我的心涼透了。夏洛蒂·勃朗特著、黃源深譯:《簡·愛》,250頁。

她說這個話的時候,她的感情表達是千回百轉的,心也涼了再涼。一是她要走了,離開一個熟悉的環境到另外一個未知的地方,承擔一份新的工作。人生地不熟,心裏自然會失落,這是一般人的正常反應。二是一旦離開,她和主人之間將有大海相隔,此刻二人尚能並肩而行,之後就要相隔大海重洋,心裏更涼。實際上,在“並肩而行”的同時,她已經意識到了兩個人之間相隔的不僅是空間距離中的大海和波濤。

還會有什麼能夠比隔著大海更遙遠呢?他們兩個人感情上相互理解,心貼得很近。這從羅徹斯特的行為上就可以判斷出來。因為按照常理,他要向誰求婚,是否準備結婚,沒必要向他的家庭教師說。那麼,對於男主人的個人生活,這個家庭教師難道有責任要非常審慎、精明、有遠見且謙卑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嗎?更沒有。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信號:羅徹斯特愛她。她也愛羅徹斯特。愛得自然而且必然。自然是發自內心情感的流露,必然是性格所向的結果,所以簡的愛是徹底的。但是,縱然此刻並肩而行,縱然羅徹斯特的愛毋庸置疑,簡還是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同我自然和必然所愛的東西之間”,橫亙著比大海更遙遠的距離。這種距離一是財富,二是階層,三是習俗。所以,簡的心涼了三次。

這些隔閡就是簡和羅徹斯特相愛的背景。在一個看重財富、階級、習俗的社會裏,兩個人需要跨越所有這些障礙。首先是財富的不平等,羅徹斯特是有產階級,簡·愛一貧如洗。其次是階層的不平等,兩人的社會地位有巨大差距。羅徹斯特是紳士階層,有社會地位,是這個家庭的男主人;簡隻是他為自己監護的女孩請的家庭教師。兩個人是雇傭關係,一個是雇主,一個是受雇者。再次是社會習俗的偏見:男主人跟家庭女教師結婚屬傷風敗俗,要麼是男主人自我放縱,要麼是女家庭教師勾引了他。

所以,雖然彼此相愛,兩個人的感受卻不一樣。羅徹斯特是在試探她,但在簡看來,這種試探是一種傷害。雖然羅徹斯特無心用這些隔閡刺痛她,但由於這些隔閡根深蒂固,簡還是深受傷害。

在兩人相互表明了對彼此的難舍難分之後,羅徹斯特又要求簡留下來。

“不,你非留下不可!我發誓——我信守誓言。”

“我告訴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駁著,感情很有些衝動。“你難道認為,我會留下來甘願做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人?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夠容忍別人把一口麵包從我嘴裏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裏潑掉?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不是想錯了嗎?——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在一樣難分難舍,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仿佛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夏洛蒂·勃朗特著、黃源深譯:《簡·愛》,2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