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是通過語言展示出來的作品帶給人的總體印象和感覺,是作家運用語言以達到特定藝術效果的明顯特征。閱讀作品得出的總體感受,就是風格帶給我們的影響。
欣賞作品的風格,主要在於辨識作家的語言特征,體會風格達到的藝術效果。影響風格的要素包括詞法、句法和語氣。詞法是作家對詞語的選擇運用,作家在特定語境中對詞義的引申能超出詞典能夠給出的意思;句法主要看作家組詞成句的特點;語氣顯示作家對故事人物、事件的態度。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風格,達到的藝術效果也各不相同。風格最能顯示作家的個性,風格之於作家就像一個人的性格一樣。
有的人閱讀是找適合自己的書看,還有一種是優秀的作品都要看。閱讀自己喜歡的風格的作品有助於加強我們既有的個性,對不同風格作品的欣賞則讓我們的心靈有更大的容量。用心感受作品的風格有助於養成獨到的品位和眼光。
閱讀作品的時候,我們總會有一種感覺:高興或者鬱悶,振奮或者難過。有時本來還覺得自己有三兩知己,讀完之後,卻覺得異常孤獨無助。也有可能在閱讀中,像見到了老朋友一樣心靈充盈。這是我們對作品的不同印象。閱讀作品得出的總體感受,就是風格帶給我們的一種影響。
風格、語言與效果
風格是通過語言展示出來的作品給人的總體印象和感覺,是作家運用語言以達到特定藝術效果的明顯特征。對風格的界定要看作者用什麼樣的語言特色,來達到一種什麼樣的閱讀效果。語言的特色以及表達的效果,都是風格的構成部分。
關注作品的風格,首先要看作家的語言特征。有些作家的作品,我們隻要讀上幾頁,甚至看上三兩段,就能斷定,這是哪個作家寫的。這種判斷不是看他的作品內容和故事情節,因為此時故事還沒有展開,人物還沒有出現,而是主要根據語言風格來判斷。比如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就能讀出特色鮮明的語言風格,冷峻峭拔,犀利沉鬱,如錘如劍,似刀似銼。而“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這種詩句,隻能是徐誌摩那般輕柔爛漫的筆觸才寫得出。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語言特征,一流的作家都是語言大師。他們對於語言的掌控和運用,十分精深,可謂爐火純青,甚至登峰造極。對於一些優秀作家的語言水平,這樣說並不為過。語言的運用水平是判斷一個作家水平高下的重要標準。有造詣的作家都具備鮮明的語言特征,有自己特色鮮明的表達方式。所以有的時候,當我們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某一個作家的作品時,就從他的語言特征入手來判斷,看他的語句行文是否讓人舒服。
要理解作品風格,還要看作家的語言特征所達到的藝術效果。他的表達方式為什麼是這樣的?這樣遣詞造句達到的效果如何?比如海明威,他的句子比較簡短,為什麼他用動詞多,而用形容詞和副詞很少?他表現行動的句子特別多,反映心理活動的句子則幾乎沒有。他為什麼寫出這樣的語句,它的效果體現在什麼地方?我們知道,海明威的作品,風格比較具有男性氣概,他覺得一切都應在行動當中體現出來。所以,他在作品中很少使用形容詞、副詞。思想反映在一個人的行為特征中,而不在於思想本身——這是他對人、對文學的看法。他的語言風格反映了他的想法。
如果我們閱讀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會看到他的段落寫得很長,對話少,描述多,而且不是對外在的行為、動作的描述,更多的是心理描述,通過反思和內省,表現怎樣認識自己、觀察社會。這就是所謂心理現實主義的描寫:看重心理刻畫和內心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亨利·詹姆斯的特色是大量鋪陳,細致刻畫,對生活觀察精細入微。遇到問題,他筆下的人物絕對不會拿支獵槍,跑到森林裏去打獵或幹什麼——這是海明威的方式。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描寫得比較細致,他擅長描寫心理活動。他的藝術風格和他的人物形象,以及他要表達的主題是相互切合的。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風格,達到的藝術效果也各不相同。提起海明威,我們能想到他的冰山風格。作品中寫出來的隻是露在水麵之上的那十分之三,還有十分之七隱藏在水麵之下。也就是說,作家隻描寫必要的部分,即行為本身,作品中描寫的隻是露出來的冰山一角,大部分的內容,比如人物性格、心理狀況、行為動機等都在水麵之下,需要讀者用想象力來填充。這種風格的藝術效果就是行動力很強,作品讀起來簡潔、明快,直截了當。這種風格比較適合描寫他那個時代的男人,即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飽受戰爭創傷的男人,孤獨的英雄,堅強的硬漢。他們在生活中雖然受到挫折、遭遇不幸,精神苦悶彷徨,但不失勇氣、尊嚴和氣度,什麼事情都自己做,什麼壓力都默默承受,一切靠行動說話。隻做事,少感慨。這就是所謂壓力下的優雅,是海明威小說的藝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