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無法抗拒的味道——法國香水博物館(2)(2 / 3)

法國香水的製造和加工過程十分複雜,提煉方法等核心技術訣竅高度保密。據說,曾有一些外國人千方百計地尋機竊取其提煉香水、香料的秘方,以便爭奪法國人在世界製銷香水的市場,但因困難重重不得不放棄。

香水的初步提煉和釀酒的過程一樣,需要蒸餾提煉。不同的地方在於使用的材料而已。釀酒是用葡萄,而提煉香精則是用花瓣或植物。香精的提煉有兩種方式,其中一種是熱煉:利用加溫煮沸方式,使花瓣在蒸餾器中分解,過程隻要幾個小時。熱煉後香精和植物油會分開,提取到的香精用來作香水和古龍水,剩下的植物油則用來作香皂。

兩個半世紀以來,加利瑪爾香水廠仍然繼承香水廠創始人的傳統方式製造香精,並將它發揚光大,使之適應不同的時尚潮流,其中所包含的知識產權堪稱法國一寶。聞名於世的“香奈兒5號”也誕生於加利瑪爾的實驗室中。

加利瑪爾所生產的香水有其傳統配方。最主要的原料是茉莉花、玫瑰花及薰衣草。提煉這些名貴香精的過程十分費時,平均要花費3個月時間,每天用70公克的鮮花花瓣,以冷煉的方式提取,一共要用掉500公斤的鮮花3個月後再加入純酒精放置24小時,整個提煉過程才算大功告成。這種古老的提純技藝延續至今,說來就是為了留住鮮花的“香”氣,而追求這個“香”氣往往是和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所關聯。

提煉1公升的茉莉香精要花掉6萬法郎的成本,如果沒有參觀格拉斯,你可能不會想到浪漫追求所付出的代價竟然是如此之巨。

而不更不能忽視的是,香水製造廠中的靈魂人物——調香師。這是一個天賦敏感嗅覺的人。據說,全世界目前隻有200位調香師,一半出自格拉斯,而其中百分之九十為男性。調製香水是一門藝術,就如同繪畫不是顏色的大雜燴一樣,香水也不是香料的簡單堆砌。調製一款好香水需要豐富的想象力、特殊的嗅覺記憶力。優秀的香水調配師可以在香水存在之前,就聞到意念中的香水,就像畫家在作畫前先要構思一樣。

調香師的法文為“Nez”,意思是鼻子。要做調香師,先決條件是要嗅出5000種天然或人工香料,長期不煙不酒不嗜辣,且鼻子的敏感度一定要經常處於最佳狀態。全法國有50位“鼻子”專家,那些假冒偽劣香水絕逃不過他們的嗅覺之關。他們每天工作不超過3小時,為了保持嗅覺的靈敏度,不能抽煙、喝酒,更不能吃辛辣的食物。要設計一種新香水有時需要花兩年時間,而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有目共睹。

首先,在聞過一種新的香料產品後,不管是天然的香精還是獨特的合成產品,在香水師的頭腦中就會有初步的感覺。然後,在他的頭腦中,會產生一係列的聯想,使得他能將想象中的嗅覺形態轉化為量化的形式,因為這種藝術業主要是一種講究比例調配的藝術。類似這些新的嗅覺形態,一個香水師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可以想象出好多種,但可惜的是,並非所有這些形態都能最終成為成功的香水。

製造新型香水是香水師的最高藝術,但是他們還有更實際的責任。比如當某種原料用完的時候,使用代用品重新配比,以保持香水長久的銷勢。香水師也必須使新的成分和原來的成分混合無間,這樣就不會受植物減產和原料缺乏的影響。

現在,大多數專業的香水師都是在專業院校中學習過香水製作藝術的,比如設在格拉斯的紀芳丹·若勒香水學校。那裏就設置了一係列課程,包括現場的實驗和企業做一段時間的實習學徒,學習時間需要6年。過去的慣例是,從事香水業的“鼻子”們大多數男性。而傑曼妮·賽尼爾(Germaine cellier)在那時則是個少有的例外,可是如今,已經有很多女性位於香水業的頂尖位置,而且男女的比例幾乎快被倒個個兒了。

所有結合了夢想和花瓣的香水成品都是一種源於美好的藝術,香水不僅給自己也給周圍的人帶來溫馨。聞香識女人,懂得寵愛自己的女人從來不會忘記那一抹隨風輕盈的飄香。

●名人與法國香水——體驗花宮娜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