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令人歎為觀止的“寶庫”——大英博物館(3)(2 / 3)

●尋找“列寧的桌子”

列寧是利用圖書館創立學說、成就事業的又一個典範。列寧本名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1870年出生在俄國辛比爾斯克。1887年進入喀山大學法律係學習,不久因參加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遭到逮捕並被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開始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

1892年,列寧翻譯《共產黨宣言》並籌建馬克思主義小組。後來,列寧在彼得堡創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協會。1895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獄,後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3年中,他開始使用“列寧”這個化名,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並與女革命家克魯普斯卡婭結了婚。

1900年,列寧回到彼得堡後不久轉赴西歐,在德國創辦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機關報《火星報》。三年後的7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多數派。布爾什維克及其思想體係的產生,標誌著列寧主義的形成。1905年,列寧回國直接領導革命,武裝起義失敗後,他開始了長達十年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1917年沙皇政府被推翻,列寧立即返回俄國,終於取得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1922年,蘇俄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聯合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1924年列寧逝世,終年54歲。

列寧是一個職業革命家,同時又是一位多產作家。他一生的全部著作多達55卷。是的,你不需要對此驚訝。列寧的學習和寫作得益於圖書館,他從小就與圖書館結下不解之緣。列寧的父親曾經擔任辛比爾斯克公共圖書館理事會委員。列寧5歲時,父親就從圖書館裏借書回來給他閱讀。

列寧一生當中,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在監獄和流放期間,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一直都在積極利用圖書館。除了辛比爾斯克公共圖書館之外,還有喀山圖書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各大圖書館以及德國皇家圖書館,瑞士伯爾尼、日內瓦、蘇黎世的圖書館,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巴黎索爾蓬納圖書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圖書館,丹麥哥本哈根圖書館,瑞典皇家圖書館等等。

1877年,列寧在流放途中,利用等船的時間找到了一家私立的尤金圖書館,該館藏書10萬多冊,還有許多珍貴手稿和文件。在等船的幾天裏,他每天步行5裏去這個圖書館看書。有一天監視員發現列寧不見了,驚慌地鳴起警鍾,當地警察也都驚慌失措,後來發現列寧正安靜地坐在圖書館裏讀書。

列寧在兩次國外僑居生活中,每到一地,首先要找圖書館,選擇住處一定要離圖書館近些。

通過觀察比較,他對許多國家的圖書館都作出過評價。他稱讚瑞士的圖書館,卻批評法國圖書館的官僚習氣。他在信中說:“在巴黎工作很不方便,國立圖書館的工作搞得很糟,我們常常想念日內瓦,在那裏工作做得多些,又有方便的圖書館。”

由於歐洲各國政府對列寧的注意,列寧在圖書館領取借書證或閱覽證時經常會引起麻煩,使他不得不經常更換姓名。

1902年,他化名雅科爾?李希特爾給大英博物館館長寫信請求發給閱覽證:“先生,茲懇請您發給我博物館閱覽室的閱覽證一張,我是從俄國來研究土地問題的。”1907年至1917年,列寧大約八次到過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圖書館,由於經常使用化名,已經很難弄清他去這個圖書館的確切次數。現在,據說該館閱覽室裏還放著一套老式桌椅,標示牌上寫著:“列寧用過的桌子——1907年和1910年列寧曾多次在這裏學習。”列寧在讀者登記簿上的簽名完好地得到珍藏。而瑞士日內瓦大學公共圖書館至今也還保留著列寧用過的借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