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令人歎為觀止的“寶庫”——大英博物館(1)(2 / 3)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曆史,就必須讀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發現羅塞塔碑的消息在當時的《埃及通訊》上發表後,立即引起各國學者的濃厚興趣,無數疑問也留給了他們。

羅塞塔石碑上使用了兩種語言:埃及文和希臘文;以及三種文字:象形文字、通俗體文字和希臘文。為什麼要使用三種不同的文字書寫?

在當時的埃及,這三種文字都在使用。最上麵的一部分有14行,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宗教場合使用。石碑上的象形文字,中間的部分有32行,是用通俗體文字刻寫的。石碑最下的部分有54行,是用希臘文寫的。當時埃及處在希臘的統治下。羅塞塔石碑使用這三種文字,是為了使祭司、政府官員和當時的統治者都能讀懂。

那麼,羅塞塔石碑上寫了些什麼呢?“羅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侶們,給當時的國王寫的一封歌功頌德的感激信。這位國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國王寶座後不久,取消了僧侶們欠交的稅款,並為神廟開辟了新的財源,對神廟采取了特殊的保護措施,給僧侶們帶來了一係列好處,所以很快贏得了僧侶們的敬仰。於是僧侶們寫了這封感激信,並用三種字體寫的兩種文字刻在這塊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羅塞塔石碑”被發現後,立即引起各國學者的濃厚注意。他們紛紛試圖譯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臘文很快就被讀通了。碑中間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確認是古埃及的通俗體文字。但是,盡管學者們能借助碑上的希臘文,領悟到象形文字和通俗體的含義,卻依然沒有解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謎。

令人驚奇的是,一位年僅11歲的法國少年商博良決心揭開“羅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讓石碑說話,告訴人們古埃及的秘密。為了讀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奮工作了21年。商博良發現,古埃及人寫國王名字時,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麵畫上粗線。“羅塞塔碑”上也有用線條框起來的文字,是不是國王的名字呢?

商博良精通希臘語和科普特語。經過不斷探索,商博良終於對照著希臘文,讀通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和王後克裏奧帕特拉這兩個象形文字,它們可以從右到左,也可以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拚讀出來。商博良由此確信,象形文字中的圖形符號,總的來說,代表的是發音的輔音符號。經過努力,到了1822年,這個在一千多年期間始終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終於被商博良解開了。

小小的羅塞塔城,由於有了這塊借以解開埃及象形文字之跡的碑石而舉世聞名。不過,這塊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該城,它是被收藏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裏的珍品之一。

另外,《亞尼的死亡之書》也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死亡之書,又叫做book of death,是古埃及的一種陪葬物品。忠實地信仰來世的古埃及人用水生植物紙莎草芯製成長長的紙卷,在上麵抄錄下冗長的《跨越死亡之國度》(《白晝來臨之書》)符文的片段,並配以插圖,隨死者喪葬,以求死者逢凶化吉,安然到達極樂世界“蘆葦之野”,這便是著名的死亡之書。

《亞尼的死亡之書:稱量心髒》(約公元前1250年),描寫了人死以後須經神靈們的評判方可進入天堂的故事:去世的亞尼的心髒被放在天平上,與正義女神瑪亞特翅膀上的一根羽毛比較,心髒若不重於羽毛,則說明死者生前積德,可享永生;否則,心髒便被畫麵右邊的怪物阿米特吞噬,死者便不能進入來世。

畫中狼頭人身的防腐與死亡之神阿努比斯在調整天平的精確度,鹿頭人身的書記與著作之神托特正待記錄測量結果,天平支柱上蹲著的狒狒則是托特的化身。麵對阿努比斯而立的男子“舍”和他上方人頭形的誕生之磚,是亞尼終極命運的兩種表現,稍遠處靜觀整個儀式的人頭鳥“巴”,則代表亞尼的性格特征。圖的左麵,亞尼和妻子正在不安地觀看儀式的進行。畫麵上方還有12位神靈組成的陪審團,整幅圖畫描繪了一個神與人共存的世界,反映了古埃及人對神靈的虔誠信仰。

這幅作品代表了古埃及繪畫藝術的特色。對於古埃及人來說,平麵的形象在魔力的作用下同樣會化為立體的實物,因此在用以陪伴死者進入來世的平麵作品中,要全麵地表現對象,強調它的重要部分,以便它來日盡善盡美地複活原形。

在描繪人物的時候,古埃及人總是將其身體輪廓刻畫得清晰完整,而且將其各個部位以最完整的狀態表現出來。古埃及繪畫中因此沒有定點透視,不局限於人眼片麵的觀察,標準的人形是:正側麵的頭上有正麵的眼睛,正麵的軀幹下是側麵的雙腿。縱向看去的物體也不重疊,總是一一排開、分層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