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坑道作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經過七個晝夜的慘烈戰鬥,陣地上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大地。表麵陣地多次易手,為了爭取決定性的反擊時機以及條件,秦基偉決定暫時停止大規模反擊,調整部隊,研究戰術,開始進行坑道戰。
坑道戰比陣地戰更艱難。敵軍雖然占領了表麵陣地,但坑道仍在誌願軍手中,坑道裏的部隊隨時可以與反擊的部隊裏應外合,對於敵軍而言是極大的威脅,坑道一日不除,敵軍一日不得安生。敵軍利用有利地形對十五軍坑道采取築壘封鎖、石土堵塞、轟炸爆破、斷絕水源、施放毒劑和煙熏等手段,同時對坑道部隊與後方的交通線實行嚴密炮火封鎖,彈藥補給成了難題,比彈藥更缺的是糧食和水。
“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 這個立功標準看似簡單,實際非常艱難。十五軍指揮員千方百計、不惜一切代價地組織向坑道運送物資,火線運輸員一批接一批、前仆後繼向坑道運輸。派去一個班,活著進坑道的僅有三分之一,為送一壺水,甚至要付出幾條生命的代價。通往上甘嶺兩個高地的山路上,灑滿了火線運輸員的鮮血,大量的物資也因此損失在路上,將其送進坑道可能微乎其微。有一次一位運輸員給七連帶來了一個蘋果,誌願軍戰士馬上想到讓通信員先吃,但通信員想都沒想直接將蘋果傳給了身邊的司號員,司號員又轉手遞給了衛生員,最後傳回了戰士自己的手中。
坑道戰是艱苦的。影片《上甘嶺》進行了藝術再現,真實情況也是如此。許多坑道每人每天隻能吃到半塊餅幹,許多人喝不到一滴水,隻好喝尿來解除難忍的幹渴,官兵們還樂觀地稱之為“光榮茶”。
戰士們把餅幹放入嘴裏能把舌頭割破,放在嘴裏竟化不了。由於醫療條件差,許多傷員為了壓抑難耐的疼痛,不影響其他戰士的情緒,直到犧牲前都沒有鬆開口中的床單。有一個坑道,10多名戰士直到餓死,還端著衝鋒槍守在坑道口……
在坑道裏不能光被動挨打,十五軍組織小型出擊,及時在全軍推廣,打得敵人魂不附體。從10月21日到29日,十五軍實施小型反擊158次,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殲敵4700餘人。美七師因傷亡過重無力再戰,隻好把攻防任務交給韓二師。雖然兩個高地的表麵陣地還在敵人手中,但十五軍卻利用敵人死守陣地的機會,殺傷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
上甘嶺戰役進入了白熱化,雙方都殺紅了眼。秦基偉發誓要“抬著棺材上上甘嶺”!而“聯合國軍”總司令發誓,不管處境多麼尷尬和困難,也要把“這場殘酷的、保全麵子的攻擊”打下去!
雙方在繼續增兵。一時間,10萬大軍雲集上甘嶺,戰鬥規模迅速發展成戰役規模。四十五師按照秦基偉的部署,利用坑道可攻可守的優勢,頑強抵抗,經過幾十次拚殺後,取得了很大戰果,但四十五師傷亡也達4000人。一三四團已無兵可調,團長劉占華親自帶領團部衛生員、司號員、通信員、宣傳幹事等守在陣地!
坑道裏擠滿了戰鬥員、傷員和烈士的遺體。硝煙與血腥味混合在一起。糧沒了、水沒了、藥也沒了……
5.戰略反擊:白刃相交的血肉拚爭
十五軍還能堅持下去嗎?誌願軍總部在擔憂,三兵團也在擔憂。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打電話征求秦基偉意見:“是繼續同敵人拚下去,還是適可而止?”“我們能打下去,隻希望兵團在人力和彈藥上給予支授。”秦基偉堅定地回答。
其實,仗打到這個地步,能不能堅持下去,連十五軍心裏也沒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軍部迅速通過俘虜美軍,盤問情報得到了正麵美軍的戰鬥序列、陣地縱深、官兵的情緒、哪種情況下傷亡大等情況。雖然敵軍還在不惜代價地增加兵力、傾瀉炮彈,但是敵人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
自10月14日開始“攤牌作戰”以來,美第七師打了12天,傷亡過重撤下去,換上韓軍第二師,又打了11天,也是一敗再敗,再繼續進攻也無所作為。美軍急躁的情緒表露無遺,11月2日直接將機動力量一八七空降團作為普通步兵團派入上甘嶺戰場,6個步兵營,在70多輛坦克、300餘門大炮、幾百架飛機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發起了猛烈攻擊。而誌願軍據守這個高地的隻有十五軍八十六團的八連和1個排。100多人麵對敵人6個營的進攻,但他們並不膽怯,沉著應戰。這一天,敵人從拂曉打到黃昏,發起了23次衝鋒,發射炮彈20多萬發,但沒有絲毫進展。敵軍的弱點暴露了!以6個營的兵力多路進攻,而且從晚上到白天不間斷地以密集隊形衝鋒,不作隱蔽,不惜暴露,犯了兵家大忌。
指揮員秦基偉迅速抓住時機,果斷利用敵軍情緒上的波動決定發起反擊。11月5日,誌願軍十二軍率三十一師和三十四師7個連,支援上甘嶺戰役,為反擊帶來了希望。
11月11日15時45分,我軍的榴彈炮、火箭炮、迫擊炮、山炮、野炮,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軍傾瀉。秦基偉指示炮兵要巧妙地運用火炮的威力:15時45分炮火進行第一次急襲後,停歇5分鍾,再急襲5分鍾,然後假意發出步兵攻擊信號,但並不衝鋒,把敵人引誘到前沿工事後,才使用火箭炮覆蓋,幾十門榴彈炮也一起轟擊。這幾次急射,1萬多發炮彈鋪天蓋地落到敵人陣地,537.7高地北山一片火海,地堡飛上了天,鐵絲網被炸斷,敵人的屍首到處都是。
接著,秦基偉命令十五軍二十九師八十七團向448東北無名高地佯攻;命令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三團攻擊上甘嶺以北無名高地,從兩側威脅537.7高地北山的敵人。最後,他命令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二團的兩個連,分兩路發起攻擊。經過35分鍾激戰,奪回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全殲了守敵。九十三團以一部兵力收複了597.9高地的最後一個陣地。至此,上甘嶺的兩個高地全部被我軍收複。
11月16日,“聯合國軍”被趕出上甘嶺兩個高地表麵陣地的消息被美聯社透露後,漢城(首爾)、東京、華盛頓軍界、政界大為震驚。“聯合國軍”總司令狗急跳牆,組織“聯合國軍”瘋狂反撲。敵人集中炮兵、飛機、坦克,配合步兵展開了“波狀進攻”:一個連上去,再上一個連,一個營上去,再上一個營,輪番衝鋒,晝夜不斷。
次日清晨,剛進行過三次優良整補的韓二師三十二團就開始了反撲。537.7高地的防禦態勢極為險惡,坑道因多日炮火轟擊而大都倒塌,臨時搶修的一些簡易野戰工事,根本承受不起炮火的轟擊,加上敵軍還可以從注字洞南山和537.7高地進行火力支援,537.7高地守備部隊是在幾乎沒有防禦工事的條件下應付三麵火力的,戰士們甚至隻能利用炮擊的彈坑來躲避炮火,鏖戰一直持續到下午17時許,守衛誌願軍情況不容樂觀。
激戰至11月17日,九十三團的兩個營因傷亡過大,丟失了五個陣地。隨後三十一師投入五個營又一個連,激戰七天,仍沒有保住完整的537.7高地。11月18日,三十四師之一○六團緊急從休整地調到上甘嶺。清晨5時,一○六團剛接防還不到三個小時,韓二師的進攻就開始了。韓軍此次進攻的目標是6號陣地,6號陣地是537.7高地西側的突出部,地勢又高,是西側防禦的要點,雙方對6號陣地的爭奪尤為激烈。
韓軍先是以4架飛機進行轟炸,接著又是長達近一個小時的炮擊,6號陣地上唯一的一個坑道被炸塌,一○六團八連二十多人犧牲。炮擊過後韓軍以一個連的兵力對6號陣地發起了集團衝鋒。守備部隊拚死抗擊,雙方的激戰一直到次日晚,終因部隊傷亡過大,6號陣地落入敵手。
幾個小時後,九連迅速發動反擊,一班負責主攻6號陣地,經過數小時惡戰,終於將6號陣地奪回,而一班也傷亡慘重。可是韓軍的進攻並沒有給誌願軍喘息的機會,剩下唯一一名一班戰士從天亮到黃昏,獨自裹傷而戰,擊退了韓軍六次衝鋒,堅守住了至關重要的6號陣地。到了黃昏時分,作為首批上高地的部隊,三營經過三天激戰,已經連一個完整的排都沒有了。
為了給接下來更加艱苦的堅守陣地戰保存實力,誌願軍一○六團團長武效賢改變了戰法,發揮誌願軍運動戰的強項,不再以人海對火海,以及反擊總是在傍晚進行的戰術,而講求在用兵的數量和時間上靈活掌握,出其不意,最大限度發揮火力優勢,同時重新擴大了反斜麵藏兵坑道。在通往戰場的行軍路上每隔50米左右挖一個防炮洞,並且繼續修築坑道,減少在運動途中傷亡,集中最大兵力堅守陣地。
一○六團在12門榴彈炮和40門迫擊炮的火力掩護下,冒著夜間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突擊修築。 經過一周的艱苦努力,終於在陣地上建成了完備的防禦體係。這樣隻要集中兵力堅守關鍵的6號、2號陣地,其他陣地白天用炮火控製,晚上組織小部隊出擊,一下子傷亡大減,士氣大增,不僅有足夠的兵力完成防禦,還有多餘的兵力進行反擊。
至11月25日,誌願軍穩固占領537.7高地北山,“聯合國軍”在537.7高地南山,戰場趨於平靜。“聯合國軍”已無力再發動進攻,美聯社悲哀地宣布:“到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上甘嶺)是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