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渡江戰役——解放軍解放江南之役(2 / 3)

東突擊兵團主力共六個軍則在三江營到張黃港這一段進行強力渡江,一旦過岸,立刻向寧滬鐵路靠攏,徹底把該段的交通樞紐握在手裏,使得南京鎮江的國民黨軍東逃無門,上海方向的國民黨軍西援無路。

其餘部隊往長興方向趕去,配合中突擊兵團一起將寧杭公路切斷,使得南京全部封閉,完成此次戰役的合圍。

中突擊兵團由第三野戰軍團第七兵團下領三軍,第九軍團指揮四軍,40萬兵力統歸譚震林指揮。從蕪湖以北到樅陽段強行渡江,一旦靠岸立刻攻擊沿江各路守軍,逐個消滅國民黨沿江防禦力量,並控製住蕪湖守軍,同時中突擊兵團主力應迅速往東挺進,配合東突擊兵團完成合圍,共同殲滅包圍圈中的敵人。

第七兵團的主要任務是直指杭州,完成這一目標以後立刻趕赴中、東兩大兵團的合圍圈,幫助堵上最後一個窟窿。

一旦渡江成功,東突擊兵團的指揮權就轉移給粟裕和張震,使得大部隊能夠協調統一。

最後的西突擊軍團也是重頭戲,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下屬三軍,第四兵團下屬三軍,第五兵團也率領三軍並同中原軍區部隊,以35萬兵力統歸劉伯承與第二野戰軍的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和參謀長李達管理。

他們將跟隨中突擊兵團,從樅陽到望江入江,靠岸後先以一個兵團的力量直奔浙贛鐵路衢州及其西北地區,控製住該段鐵路,從而切斷湯恩伯與白崇禧之間的聯係,劃開國民黨兩軍的力量。

西突擊兵團的主力將會繼續完成第九兵團的任務,沿江往東殲滅蕪湖守軍,隨時準備南京圍攻戰。

這項縝密的計劃得到了中央軍委的批準。但是考慮到部隊供給和長江地區道路狹窄,總指揮部隨後在4月17日又作了調整,西突擊軍團以後不必將大批主力開往東線,避免擁擠。

人民解放軍在計劃剛出台的3月就已經在進行著緊鑼密鼓的戰前準備,各路解放軍紛紛抵達長江北岸,開始為戰前各項工作打好基礎。

軍營裏一團火熱,各部指揮員忙著對將領和士兵進行形勢分析和政策紀律教育,讓士兵們意識到此次是進入城市作戰,與以往不同,同時不停派出偵察人員觀測國民黨軍具體部署,分析他們的防禦工事,勘測長江兩岸具體地理情況和水量細節。

在長江北岸當地的黨和政府更是籌集了大量船隻,幹勁十足地投入到修理完善工作中。渡江戰役正式打響之前,解放軍已經有了近萬隻木船,有數千名經過訓練的精幹水手,有針對性的渡江作戰要領和水網稻田地作戰方案都已經普及下達,廣大人民群眾更是積極響應,教會參戰士兵眾多實用技術,還自發組織了民工團隨軍提供服務,光是隨軍進行戰鬥的船工就有一萬多名。

百萬雄師過長江的鋪墊已經落實到位,馬上就是真正惡戰的到來。

4.逾越天塹:穿越炮火的血色殘陽

因為在1949年,共產黨還未放棄和平解決爭端、還老百姓一個安寧日子的願望,在4月1日以後,依舊滿懷赤誠地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如果談判成功,無疑會更加有利於人民,人民解放軍為此幾次把渡江時間延後。在原定進攻的4月15日,傳來了國共雙方擬定《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的消息,但是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卻又玩起花招,不肯簽字。在毛澤東的號召下,人民解放軍終於懷著滿腔怒火,於20日晚連夜展開渡江作戰。

中突擊集團軍的先鋒部隊是第二十一、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七軍,北岸的掩護炮火響聲震天,而國民黨軍艦的火炮更是淩厲,江防守軍的遠程炮彈如穿梭的雨滴,沾之即死,險惡萬分。但是英勇的人民解放軍絲毫不顧自身安危,冒著攔截在麵前的100餘千米寬的長江如銀魚一般飛馳,迅速到達了多個江心洲。緊接著解放軍一鼓作氣,直奔國民黨沿江防禦陣地,用機槍掃射出一片血陣,將守軍多次的反擊都狠狠擊退,使得灘頭陣地逐漸鞏固,登陸以後立刻往深處插去,僅僅一天時間,已經將銅陵、繁昌和順安等多處地方占領。

湯恩伯見到國民黨蕪湖往西的這個地段已經被人民解放軍捅開,親自趕來準備堵住這個漏洞,但是解放軍的攻勢越來越勇,銳不可當,早就人心渙散的國民黨軍根本攔不住他們。就在這天傍晚,人民解放軍的東突擊兵團和西突擊兵團同時進行大規模的強渡。

木帆船麵對國民黨軍軍艦和炮火顯得弱小不堪,但是船上的解放軍卻滿臉無畏,整個大軍氣勢磅礴,洋溢著必勝的信念,許多國民黨軍被這種氣勢所震懾,甚至忘記攻擊,扔下武器便四處逃竄。

東突擊兵團的先鋒部隊為第二十三、第二十八、第二十九軍,多次殺退守軍反攻之後,按照計劃也建立了自己東西縱深50餘千米,寬10餘千米的灘頭陣地。此時國民黨軍江陰要塞軍被解放軍所感染,當場起義歸順,江陰一帶順利占領,炮台被控製,江麵也被解放軍封鎖。

隨後的東突擊兵團第二十軍也駕著船飛速趕來,攻占揚中。

西突擊兵團的戰績也不遜色,同樣掌握了自己寬闊的灘頭陣地之後,順利解放安慶。

此時中突擊兵團已經深入敵方內部,正要攻打國民黨軍第八十八軍主力。

如之前的指揮部預料的一樣,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下,英美列強總是不肯放過捅刀子的機會,就在人民解放軍雄壯渡江之時,原本靜靜停靠在鎮江周圍江麵的英國四艘英國軍艦突然開炮,公然攻擊人民解放軍。我們的戰士也毫不猶豫地還以顏色,解放軍的炮火不僅朝向國民黨,也朝向了英國軍艦,其中“紫石英”號英國旗艦負傷而逃,其餘軍艦也相繼溜走。

這則小插曲一方麵說明了我們的人民解放軍是不畏列強的,另外一方麵也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的野心。為此人民解放軍總部特地發表聲明,指責帝國主義這一不正當行為,要求英、美、法諸國武裝力量迅速離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這一事件上充分表明了中國人民對祖國主權的保衛是至高無上的。

再回到渡江戰役,此刻國民黨也看到了自己精心設下的沿江防禦居然這麼不堪一擊,眼看就要按照解放軍的計劃變成被分割、被圍殲的結局,於是慌忙下令撤退,屯聚在蕪湖東麵、常州西麵的往杭州逃去,常州東麵的則奔向上海,這樣至少能在浙贛鐵路沿線以及上海地區重新建立起新的防禦。

但是他們的如意算盤早就被人民解放軍的指揮部摸得清清楚楚,渡江作戰的解放軍的最初計劃就不隻是瓦解沿江防線這麼簡單,主力全部安排往縱深挺進,挖斷各鐵路樞紐,所以23日東突擊兵團已經解放了丹陽、無錫、常州一帶,寧滬鐵路掌控權已經到手,國民黨人心背離,就連海軍海防第二艦隊都率領48艘艦艇在鎮江起義,就此國民黨連江麵的防線都失去了。

23日晚,東突擊兵團的主力三十五軍到達南京,經過洪武路直達總統府,南京徹底被解放了。這個國民黨蔣介石勢力苦心經營22年的老巢終於被剿滅,反動統治也一並被推翻,蔣家王朝氣數已盡。

東、中、西各突擊兵團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一路縱橫捭闔,無往不利,在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苦戰槍林彈雨的時候,第四野戰軍也在奮力拚搏,按照原計劃派遣了先鋒部隊和中原軍區部隊將武漢東西兩部占領,使得白崇禧武裝力量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這也是長江附近的渡江戰役進行得如此順利的一個有力保證。

圍殲南逃國民黨軍,占領相關鐵路,此次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已經大獲成功,但是還必須乘勝追擊,總指揮部當即決定對目前的軍隊進行調整,除了部分軍隊留守,擔任鎮江、南京、上海的警戒之外,由粟裕統一指揮,火速沿丹陽、金壇一線和長興一線分頭趕去,對在逃國民黨軍形成包抄圍殲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