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種觀念的分立,由於缺乏對他人悲哀的深切了解與同情,我們自不能責斥人類之短見,這便是人之所以為人。惟以人類一體而言,擠在這狹窄的星球之上,像這樣彼此缺乏了解卻帶著全體加速毀滅的威脅。任何六種、四種,甚至兩種不同價值標準的存在,便不可能有統一的世界與人類的共同語言。我們終不免為這種不同的律動和振蕩所撕裂。我們終不能在同一地球上生存,一如沒有人能有二心而存在。
然而,有誰來權衡緩和對立的價值規範?該如何著手完成它?誰來給人類創定判別善惡好壞的惟一標準?該如何決定可忍與不可忍的界限,誰來澄清真相使人類全體得知孰為不可忍之真惡,孰以切身之故其實無關痛癢,並將舉世之憤導向真惡?誰能把這種了解貫穿個人經驗建立的屏障而溝通人心?誰能在頑固狹隘的人性本質上注入惻隱,分負世人之悲歡,並使舉世能透視生活中所不曾經驗的事實與虛幻?
就這一點來說,口號、高壓政策和科學的證明顯得同樣無能。幸而我們還另有一種手段!那便是藝術。那便是文學。在藝術中蘊藏著一股奇異的力量,它能教人不局限於一己狹窄的經驗而排斥他人經驗的影響。在人與人之間,在人生短暫的旅途中,藝術使他得知他人在生活經驗中所遭受的一切;它重創他人肉體忍受的經驗和痛苦並容許此種經驗為人們所吸取。
尤有過者,國家和國家,大陸與大陸,每隔相當時間便要重複彼此的錯誤,一如目前便可能發生的情形一樣。雖然,眼前所處的時代,一切似乎應該看得清楚才是!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若幹民族,方自痛苦中解脫,痛定思痛決意摒除的錯誤,突然又在其他民族中出現。有關此點,惟一能補救,並替代我們所缺乏的經驗的,也惟有藝術和文學。
造物主曾賜給我們一種奇異的能力:我們的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各有不同,人們仍能夠把人生的經驗,把整個民族數十年間倍嚐艱苦曆經辛酸所得來的寶貴教訓,交付給另外一個民族。從最好的方麵來看,這種經驗或可能拯救一個國家,使不致步入危險、錯誤,與毀滅之途,並從而減短人類曆史之曲折與重複。
我希望在今天這個講壇上,能喚起大家急切注意藝術這種偉大而又可貴的功能。
……
“演說辭欣賞”
索爾仁尼琴無愧為20世紀下半葉俄羅斯精神的堅決捍衛者,他文筆典雅流暢,才思敏捷,知識淵博,表現出一股不屈不撓的道德力量。
他演說的重點是針對文學藝術。演說者誠圖承擔用藝術拯救世界的天職,使他的演說具有二十世紀無與倫比的深沉、堅韌、感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