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中美友好往來的大門終於打開了——在歡迎尼克鬆宴會上的演說(1 / 1)

〔中國〕周恩來

演說者周恩來(1898~1976年)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領導南昌起義,1936年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45年重慶談判後協助毛澤東指揮解放戰爭,建國後一直擔任國務院總理。主要著作有《周恩來文選》等。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鬆對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這是美國總統首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訪問,一時間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2月21日晚,周恩來總理為尼克鬆總統一行舉行了盛大的晚宴,並在宴會上發表了這篇演說。

“精彩演說辭”

首先,我高興地代表毛澤東主席和中國政府向尼克鬆總統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國客人們表示歡迎。

同時,我也想利用這個機會代表中國人民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民致以親切的問候。

尼克鬆總統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前來我國訪問,使兩國領導人有機會直接會晤,謀求兩國關係正常化,並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這是符合中美兩國人民願望的積極行動,這在中美兩國關係史上是一個創舉。

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往來中斷了二十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來的大門終於打開了。目前,促使兩國關係正常化,爭取緩和緊張局勢,已成為中美兩國人民強烈的願望。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我們相信,我們兩國人民這種共同願望,總有一天是要實現的。

中美兩國的社會製度根本不同,在中美兩國政府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分歧。但是,這種分歧不應當妨礙中美兩國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國家關係,更不應該導致戰爭。中國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開聲明,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坐下來同美國政府談判,這是我們一貫奉行的方針。我們注意到尼克鬆總統在來華前的講話中也談到,“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是尋找某種辦法使我們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為戰爭中的敵人”。我們希望,通過雙方坦率地交換意見,弄清楚彼此之間的分歧,努力尋找共同點,使我們兩國的關係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始。

“演說辭欣賞”

這篇演說辭雖然非常簡短,但是很富有感情。周恩來借祝酒之際代表中國人民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民致以親切的問候,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美國人民的情誼。演說本身是祝酒辭,包含著熱情洋溢的情緒,同時又簡明有力地表達了演說者的政治主張和見解。

周恩來首先高度評價了尼克鬆總統來華訪問的重大曆史和現實意義:“使兩國領導人有機會直接會晤。謀求兩國關係正常化,並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這是符合中美兩國人民願望的積極行動,這在中美兩國關係史上是一個創舉。”接著說明中美兩國友好相處是中美兩國人民共同的願望,是曆史的潮流,而“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最後,簡明扼要地闡述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姿態和立場,即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

全篇演說結構嚴謹,思路清晰嚴密。沒有一句多餘的話,措辭非常得體,態度友好坦誠,如:“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二十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來的大門終於打開了。”演說收放適度,體現了大國領導人和優秀外交家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