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非沒有注意到,你們有些人曆盡艱難困苦來到這裏。你們有些人剛剛走出狹小的牢房。有些人來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風暴襲擊和警察虐狂摧殘的地區。你們飽經風霜,曆盡苦難。繼續努力吧,要相信:無辜受苦終得拯救。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亞拉巴馬去吧;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吧;回到佐治亞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窟和黑人居住區去吧。要知道,這種情況能夠而且將會改變。我們切不要在絕望的深淵裏沉淪。
朋友們,今天我要對你們說,盡管眼下困難重重,但我依然懷有一個夢。這個夢深深植根於美國夢之中。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洲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小兒女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裏。
我今天懷有一個夢。
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會有所改變——盡管該州州長現在仍滔滔不絕地說什麼要對聯邦法令提出異議和拒絕執行——在那裏,黑人兒童能夠與白人兒童兄弟姐妹般地攜手並行。
我今天懷有一個夢。
我夢想有一天,深穀彌合,高山夷平,崎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
這是我們的希望。這是我將帶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從絕望之山開采出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把這個國家嘈雜刺耳的爭吵聲,變為充滿手足之情的悅耳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禱,一同鬥爭,一同入獄,一同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終有一天會獲得自由。
到了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義高唱這首歌:我的祖國,
可愛的自由之邦,
我為您歌唱。
這是我祖先終老的地方,
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
讓自由之聲,
響徹每一座山崗。
如果美國要成為偉大的國家,這一點必須實現。因此,讓自由之聲響徹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徹紐約州的崇山峻嶺!
讓自由之聲響徹賓夕法尼亞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徹科羅拉多州冰雪皚皚的落基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加利福尼亞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僅如此,讓自由之聲響徹佐治亞州的石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田納西州的瞭望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個個土丘!
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山崗!當我們讓自由之聲轟響,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大村小莊,每一個州府城鎮,我們就能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將能攜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了!”
“演說辭欣賞”
作為一位偉大的演說家,馬丁·路德·金的這篇演說感情真摯、語言親切、文采斐然、氣勢非凡。
演說辭首先以美國憲法和《解放宣言》為前提,由此提出他們的遊行活動是合理的要求,以便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和支持。
在這篇演說中,馬丁·路德·金痛訴了美國有色人種的淒慘境遇,表達了對自由和幸福的渴望,以及為正義奮鬥到底的決心。
這篇演說在語言運用上,精巧比喻、象征手法幾乎遍及全篇;尤其通過六七個“我夢想”的排比,寄托了憂憤和熱切的情感,通過八九個“讓自由……”呼喊出奪回人類生而平等原則的決心。演說者把夢幻、新曲、聖歌聯係起來,賦予信念和思想以實在的東西,把設問、借代、回顧與現實回答、敘事交叉起來,讓聽眾的情緒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