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我有一個夢想——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說(1 / 2)

〔美國〕馬丁·路德·金

演說者馬丁·路德·金(1929年~1968年)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著名領袖、基督教牧師、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曾任美國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主席。

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根深蒂固,理所當然地受到黑人等有色人種的抗議。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發起了2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遊行。馬丁·路德·金在紀念堂前發表了這篇演說。

“精彩演說辭”

1963年8月23日,20多萬群眾舉行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民權運動集會。馬丁·路德·金在集會上演說,反對種族歧視,要求種族平等。1964年,迫使美國第36任總統約翰遜簽署了民權法。千千萬萬受奴役的黑人們也更為自覺地投入了反種族隔離的鬥爭之中。

今天,我高興地同大家一起,參加這次將成為我國曆史上為了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集會。

100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今天我們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簽署了《解放宣言》。這項重要法令的頒布,對於千百萬灼烤於非正義殘焰中的黑奴,猶如帶來希望之光的碩大燈塔,恰似結束漫漫長夜禁錮的歡暢黎明。

然而,100年後,黑人依然沒有獲得自由。100年後,黑人依然悲慘地蹣跚於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之下。100年後,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質繁榮瀚海的貧困孤島上。100年後,黑人依然在美國社會中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國土家園中流離漂泊。所以,我們今天來到這裏,要把這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來到國家的首都是為了兌現一張支票。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擬寫憲法和獨立宣言的輝煌篇章時,就簽了一張每一個美國人都能繼承的期票。這張期票向所有人承諾——不論白人還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讓渡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

然而,今天美國顯然對他的有色公民拖欠著這張期票。美國沒有承兌這筆神聖的債務,而是開給黑人一張空頭支票——一張蓋著“資金不足”的印戳而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們決不相信正義的銀行會破產。我們決不相信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寶庫會資金不足。

因此,我們來兌現這張支票。這張支票將給我們以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我們來到這塊聖地還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正是萬分緊急的時刻。現在不是從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漸進主義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諾言的時候;現在是走出幽暗荒涼的種族隔離深穀,踏上種族平等的陽關大道的時候;現在是使我們國家走出種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滿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時候;現在是使上帝的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時候。

忽視這一時刻的緊迫性,對於國家將會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來,黑人順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會過去。1963年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端。

如果國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黑人隻需出出氣就會心滿意足的人將大失所望。在黑人得到公民權之前,美國既不會安寧,也不會平靜。反抗的旋風將繼續震撼我們國家的基石,直至光輝燦爛的正義之日來臨。

但是,對於站在通向正義之宮艱險門檻上的人們,有一些話我必須要說。在我們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切不要錯誤行事導致犯罪。我們切不要吞飲仇恨辛酸的苦酒,來解除對於自由的饑渴。

我們應該得體地、紀律嚴明地進行鬥爭。我們不能容許我們富有創造性的抗議淪為暴力行動。我們應該不斷升華到用靈魂力量對付肉體力量的崇高境界。

席卷黑人社會的新的奇跡的戰鬥精神,不應導致我們對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為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同我們的命運緊密相連,他們的自由同我們的自由休戚相關。他們今天來到這裏參加集會就是明證。

我們不能單獨行動。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勇往直前,我們不能後退。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會感到滿意?”隻要黑人依然是不堪形容的警察暴行恐怖的犧牲品,我們就決不會滿意;隻要我們在旅途勞頓之後,卻被公路旁汽車遊客旅社和城市旅館拒之門外,我們就決不會滿意;隻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隻限於從狹小的黑人居住區到較大的黑人居住區,我們就決不會滿意;隻要我們的孩子被“僅供白人”的牌子剝奪個性,損毀尊嚴,我們就決不會滿意。

隻要密西西比州的黑人不能參加選舉,紐約州的黑人認為他們與選舉毫不相幹,我們就決不會滿意。不,不,我們不會滿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義如泉噴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