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霍華德·亨利(3)(3 / 3)

亨特當真把“水門事件”寫進了小說。在《哈格雷夫的欺騙》中,主人公用倒敘的手法回憶起他被認定蔑視國會的往事。亨特也有過一次非常相似的經曆。

馮比洛謀殺案的啟發

亨特說他和英國軍情六處保持著長期良好的工作關係,但覺得軍情六處缺少一種目標感,在許多方麵都表現得比較“保守”:

在真正製定策略戰勝敵人之前,你首先必須知道誰是敵人。在西半球工作的時候,我十分清楚地體察到軍情六處下述的命令隻是搜羅經濟情報,而非開展針對蘇聯目標的積極行動,甚至連反間諜行動也算不上。在英國情報站裏經濟情報至高無上。我想,鑒於大英帝國在迅速沒落的時候失去了許許多多市場,因而這是可以理解的。

亨特認為在過去十年裏,英國諜報機關大都專心致力於尋找間諜和叛徒,滿足於往日的榮耀。

由於亨特在“水門事件”裏聲名太臭,而且他在自傳裏又詳細描寫了這一經曆,所以,在人們的印象裏他隻是寫過一本自傳的作家——這使他覺得特別難以忍受:

由於“水門事件”的原因,公眾對於我的作家身份並不太認可。在某些公開場合,當采訪者發現我曾經寫過一本書時感到很驚奇。在他們眼裏,我就像一隻偶然反複敲打著打字機,弄出了像《伊利亞特》那樣有條有理的東西的猴子。他們所受的教育使他們把所有“水門事件”人物看做比查爾斯·曼森還要壞的壞蛋。所以,這是我與傳播媒介難以溝通的關鍵所在。

亨特對中央情報局的“出賣行徑”感到非常憤怒。赫爾姆斯口口聲聲說中央情報局特工是並肩戰鬥的,“但難免有朝一日身敗名裂”。亨特不無痛苦地補充了一句。在他受審判刑時情報局根本沒幫他什麼忙。

亨特認為一個替中央情報局工作的外國間諜也能做出優異成就,哪怕他的上級並不完全信任他。在諜報領域內,討上司喜歡不是一個重要因素。一些最得情報局歡心的人實際上是最不稱職的,他們把許多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社交活動和招待賓客上麵。

後來亨特對一出奇妙的音樂劇發生興趣。這出叫做《漂亮的人》的音樂劇取材於馮比洛審判案件。克勞斯·馮比洛被指控謀害他那美麗富有的妻子索妮未遂;但終獲無罪開釋。亨特正在據此創作一本書。亨特在1985年11月告訴美國演藝界雜誌《海報》說:“馮比洛審判是一出典型的戲劇,它具備了莎翁戲劇裏經常運用的一切因素。我采納了其中的基本情節——暴發戶,富有的妻子,野心勃勃的女仆,被拋棄的孩子——並適當地做了調整。有一些人物並不是漂亮的人,但是他們一生都夢想著成為漂亮的人。”他在寫作中借鑒了心靈感應來“升華小說”。

1986年,亨特和他的續弦勞拉攜6歲和2歲的兩個孩子遷到—墨西哥定居。他想尋求清靜的寫作生活。他下定決心回避惡名聲:“我真不願再上電視談論各種間諜活動。我也不願就此對輿論界做出反應。”

霍華德·亨特在文學創作和情報工作中都做出了成就。他始終堅持中央情報局的忠心不二報效國家的觀點。他塑造的中央情報局特工,都是隨時警惕外國間諜陰謀破壞的百折不撓的牛仔好漢。但是在“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公眾和中央情報局本身都被迫重新評價這種觀念。盡管亨特本人也許對中央情報局的”背信棄義”忿忿不平,但是他那替罪羊的角色已經無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