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也覺得沃德並沒有幫助提高中央情報局的形象,其中部分原因是間諜小說裏誕生了非英雄人物。這時候美國國內對越南戰爭正爭論得不可開交,反戰說客們得到了英國和歐洲的大力支持。所以,任何一位不合時宜的作家都會遭到唾棄。
被出賣的人
中央情報局局長理查德·赫爾姆斯和副局長卡拉梅辛斯與亨特的關係很好。在皮特·沃德係列小說寫作過程中,他們隻提出亨特構思的“非洲陰謀”中,有些細節泄露了中央情報局的秘密,而亨特不同意他們的看法。亨特是在處理巴爾幹事務時認識卡拉梅辛斯的,當時卡拉梅辛斯是駐雅典情報站站長,後來又調到維也納。亨特應他公私摻半的緊急請求“做過不少神速的工作,配合他在中歐實施計劃”。
“水門事件”後,赫爾姆斯立刻對“臭名昭著”的霍華德·亨特退避三舍。但在“水門事件”前,兩人每月要在俱樂部共進一次午餐,關係非同一般。亨特說他們是心腹之交,赫爾姆斯不僅把自己的離婚情況詳細地告訴了他,而且還秘密地向他透露,他有希望升任中央情報局副局長的消息。”所以,在赫爾姆斯力圖與“水門事件”劃清界線之前,我一直把他當做一個非常可靠的好朋友。”亨特說道。
亨特個人顯然很欽佩赫爾姆斯。他說赫爾姆斯是一位出色的情報局長。亨特積極貫徹赫爾姆斯的指示,效仿他的工作方式,幾乎是把他當做英雄來崇拜,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他在1980年出版的《哈格雷夫的欺騙》中回憶道:
他的辦公桌上總是幹幹淨淨的。他與中央情報局內那些以為熬夜苦幹,桌上胡亂堆滿待簽的文件、文件夾、電文和備忘錄就能獲賞識的人在動機上——其實應該說在生活態度上——有著天壤之別。
亨特在華盛頓的幾年裏,總是遵守赫爾姆斯的工作製度。除非碰巧值夜班,否則五點鍾一過他就下班。他說:“盡管我們總得隨時待命,但我還是覺得完成了情報局一天的工作之後,該是回家把諜報問題拋諸腦後的時候了。”
他用筆名戴維·聖約翰總共出版了八本皮特·沃德平裝本驚險小說。但是他的第一本書一出版,情報局圖書館館長沃爾特·福茲海默就告訴他,國會圖書館在這本書的版權卡上說明了他的真名。所以,中央情報局決定為防止國會議員提出質疑,把亨特送到國外躲避一陣子。後來亨特辭去了中央情報局的職務,成為卡拉梅辛斯手下的合同製間諜。這次他的工作地點是在馬德裏,1965年亨特一家賣掉了房子,搭乘一艘西班牙班輪動身前往西班牙。
我想這其中的緣故是我的身份在無意中暴露了,中央情報局不願意承認,在某種意義上是他們授意我撰寫沃德係列的。赫爾姆斯消息非常靈通,雖然我沒發現自己惹過什麼特別的麻煩,但我想赫爾姆斯可能獲悉,國會中有人準備拿他大做文章,指責他在創作沃德係列小說中沒有隱去這“CIA”三個字母(即指中央情報局的縮寫字母“CIA”)。
命中注定亨特在歐洲呆不長。西班牙的工作尚未結束,他就申請調回華盛頓。因為他的兒子需要治療,而在馬德裏沒有良好的醫療條件。赫爾姆斯爽快地批準了,任命他為計劃部西歐司秘密行動處處長。然而亨特上任後並不愉快,因為他的右翼思想與德國那些社會民主黨人背道而馳。
為總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