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式的“007”
1964年秋,“新美國叢書”主編維克特·韋伯萊特建議亨特寫一套美國式的詹姆斯·邦德係列小說,由他的出版社出版。亨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赫爾姆斯。赫爾姆斯認為,如果塑造的是一個深得人心、一貫維護國家利益、為情報機關樹立勇敢無畏形象的純美國式英雄人物,那中央情報局可以從中獲得很大益處。他本人也很喜愛伊恩·佛萊明的小說,因為它的情節神乎其神。他認為007係列小說與間諜世界的關係,正如西部電影與古老的西部的關係一樣,是不可分割的。他同時也很喜歡亨特的小說。亨特那時仍筆耕不輟。赫爾姆斯不是惟一鼓勵作家粉飾中央情報局形象的人。艾倫·杜勒斯就曾經向作家們提供情節構思,因為他相信雖然情報機關不能公開它的成就,但是作家能夠幫助它贏得人心。
赫爾姆斯和許多英國諜報軍官一樣討厭約翰·勒卡雷的《冷戰諜魂》。他認為那本小說的筆觸悲觀厭世、辛辣刻薄。他也像許許多多人一樣,害怕勒卡雷的背叛主題,因為它會動搖諜報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信任基礎。赫爾姆斯認為,中央情報局對於自己人還是很有情有義的。赫爾姆斯答應亨特,他將和副局長湯姆·卡拉梅辛斯一起審閱他的每一部稿子。
當有人問起亨特他的皮特·沃德係列小說是不是取材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曆時,他回答說他認為中央情報局不會喜歡他多嘴的。在他看來,他筆下的主人公沃德與佛萊明筆下的邦德有很大的區別。他認為佛萊明是“一個硬充內行的好心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在戰時是給當時的海軍情報局局長跑腿、拎包的角色”。他根本不喜歡邦德。他說:
邦德的冒險活動十分荒唐。那裏麵找不到任何可信的東西。西方間諜機構的活動情況都不是這樣。他所依靠的是性感和猥褻的雙關語,諸如他把一個人物命名為“普西·格勞”(英語Polygalaceous,意為“大量的、次數很多的性交行為”)。邦德小說全是開玩笑,純粹的消遣作品。而沃德係列則恰恰相反,我力圖嚴格按照現實來寫。
亨特說佛萊明是想運用諜報理論來描繪貌似可信的諜報活動,不過,他確實創造了一些當時還不存在的技術手段。佛萊明曾說在他的每一本書裏,他總是隻向讀者提供一個可信的事件或環境,然後就開始借題發揮。亨特引用了盜竊諾克斯堡的黃金和封鎖倫敦部分地區的例子(以上提及的兩例是佛萊明的007小說中的情節),他認為這些情節很有趣。但是又說他自己的創作並非是為了“有趣”,因為他把間諜活動看做是生死搏鬥,“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但是,亨特坦率地承認沃德係列與邦德係列相比,是一部失敗之作:他認為佛萊明或其他任何小說家都不會把皮特·沃德係列當做一種威脅。皮特·沃德係列出版之際,正值邦德紅得發紫的時候,讀者似乎對美國式的邦德缺乏熱情。亨特的書銷路平平,他覺得原因在於1972年許多傳播媒介對間諜活動頗為嫌惡:“那主要是那些傳聞嘲弄貶低了中央情報局的緣故。”他認為是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調查委員會玷汙了中央情報局的名聲,使它聲名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