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餘鍾。二十年來,追尋過太多的東西。有的像他坐車北上尋跡一樣。蓄謀已久,充滿熱情。有的,像海底撈月,空餘喟歎。
那一年,他七歲。上了小學一年級的他第一次從老師的口中得知山的那邊有海。他們學習就是為了追尋那片海。
七歲的他並沒有見過海,他隻知道海是藍的,像桂林的天一樣藍。
出於對海的好奇,對老師所說的話的懷疑。他決定翻過山去看一看。
那是農曆的臘月,桂林的天雖然沒有北國那樣嚴寒,但到底還是冬日,氣溫比以往還是要低的多。白晝也短的多。
餘鍾吃過早飯,像往常一樣,跟他爺說了一聲就走出了家門,“小的,早點回”。小的是餘鍾他爺對他的專稱。
餘鍾他爺餘征遠,有兩個兒子,大的餘旦達,繼承他爺的事業,在東北從軍。二的餘文順,就是餘鍾他爸。中專畢業後和餘鍾他媽韋弗一起到川西支教。
本來,餘鍾從生下來就是跟著他爸媽的,但是,餘鍾五歲的時候,他奶過世了,餘家兄弟又抽不出身來照顧他爺,餘文順隻好把小餘鍾留在了六旬老爹的身旁。
餘鍾還有兩個堂哥,所以他爺餘征遠稱他為“小的”。
餘鍾這一天出去後,到了中午飯點還沒有回來,他爺有些著急了。就去他平常的幾個夥伴家找他,但是餘鍾幾個夥伴也沒在家。餘征遠也就沒放在心上,想著是幾個孩子野去了。
擺鍾又開始響了,晚六點的天因為陰沉的天氣黑的更早了一些。餘鍾還沒有回來,餘征遠這下徹底的急了。他跑到外麵去找他的“小的”,山村不大,戶不多,臨近不出一座山,是好找的。怕,就是怕餘鍾不在村裏,出了山。餘征遠不敢想,他不怕“小的”出山,怕的是山林葳蕤,獵物出沒。
已是晚八點,平常該是餘征遠給餘鍾講睡前故事的點兒。而今天,餘征遠有的隻是心急如焚。
找了兩個小時的他。隻好找來村裏能來的人一起找,踱步,滅了有抽,抽了又滅的旱煙。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準備報警的時候。
餘鍾回來了,土灰的臉,劃破的鞋,不堪的衣服。
這位曾經在戰場殺過敵,流過血,跟鬼子拚過刀的老革命。看到他的“小的”這般模樣,忍不住的脫鞋就要打,忍不住的就抱住了他的“小的”忍不住的眼淚就奪眶而出。
餘征遠背著他的“小的”回了家,人群也都散去。
寧靜的夜因為這次餘鍾的“失蹤”讓爺孫倆都不能入眠。餘征遠並沒有因為“'小的”的“失蹤”而去申問他的孫兒。倒是餘鍾先打破了靜謐的氛圍。
他問他爺,“爺,我走了兩座山,翻了三個山頭,為什麼還是沒有看到海,可老師說過山的那邊是海啊。”
餘征遠看著他的這個“小的”,抱著他說,睡吧,大海他就在你的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