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中國遊牧經濟現代化進程中的部落製度探究(2)(3 / 3)

)第三節 甘南藏區遊牧經濟現代化的戰略思考

畜牧業224是甘南藏區的經濟支柱,它發展的快慢將直接影響到甘南藏區現代化的進程。為了使藏區的自然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加快藏區畜牧業經濟現代化的步伐,我們以夏河縣為例對今後甘南藏區牧業經濟的發展作一些戰略思考。

夏河縣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處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海拔在3000—4000米之間,氣候屬高寒溫潤類型,麵積8687平方公裏,其中草原麵積為6800多平方公裏,占總麵積的78.4%,主要牲畜有甘加型藏羊、美仁犛牛、合作豬等,是甘肅省的畜牧業縣之一。全縣現轄21個鄉、2個鎮,共有人口14.4萬人,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62%,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漢、回等8個民族聚居的地區。夏河縣草場豐茂、飼草資源豐富、交通較為便利、水資源充足,是畜牧業經濟發展較為理想的場所。坐落在縣城的拉卜楞寺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迄今已有290多年的曆史,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紮什倫布寺和青海的塔爾寺、甘肅的拉卜楞寺)之一,也是甘肅省惟一被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一座宗教寺院。長期以來,拉卜楞寺實際上形成為甘肅、青海、四川等省藏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發展,拉卜楞寺成了省內外、國內外旅遊和朝拜的宗教聖地。麵對如此豐厚的資源優勢,怎樣合理地利用與開發,就成為促進藏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

畜牧業是夏河縣的支柱產業,要使夏河縣的經濟早日騰飛,就必須首先從基礎建設抓起,從畜牧業生產抓起,依靠科技進步,進行現代化畜牧業生產。這是帶動夏河縣經濟全麵發展的重要前提。

夏河縣由於是宗教中心,廣大藏族群眾受宗教傳統思想的影響很深。長期以來,政教合一的宗教思想觀念在廣大信教群眾中影響巨大,因此,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就成為推動夏河縣畜牧業經濟走向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就目前情況而言,教育水平還是比較落後,廣大牧區仍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存在,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這一現狀跟畜牧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很不適應,所以,縣委、縣政府必須把發展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隻要廣大群眾思想解決,擺脫了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樹立起依靠科學的信心,依靠科學技術來發展畜牧業生產的主導思想,大力推廣畜牧業科學新技術,擴大人工草場麵積,加強畜種改良的研究和推廣工作,以及牲畜的疫病防治,逐步實現畜牧業生產的機械化,使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畜牧業生產發展的巨大動力,改變過去靠天吃飯的傳統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並在廣大牧民中樹立起商品經濟意識,以適應今後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逐步實現藏區畜牧業的現代化。隻有這樣,才能使藏區畜牧業經濟早日騰飛。

要使夏河縣畜牧業經濟發展早日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充分利用畜牧業優勢,建立、健全畜牧業經濟結構。

首先,要進一步加強畜牧業生產的基礎建設,依靠科技力量,擴大人工草場的麵積,優化牧草質量,提高單位麵積產草量,增強現有草場的載畜能力和抗災能力,為畜牧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後續動力;要進一步加強牲畜的疫病防治工作,降低成畜的死亡率,提高幼畜的成活率,確保畜牧業的穩步發展;要繼續加強畜種改良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優化牲畜品種,增加產毛量和產肉量,增加畜牧業收入;要科學地推行季節畜牧業,保證各類草場合理使用和有效搭配,避免冬春草場的濫牧以及由此引起的草場退化,減少夏、秋季草場由於牧放時間過短引起的浪費;要進一步發展畜牧業的商品化生產,使牲畜的存欄率、商品率及奶畜比例都更合理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