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中央提出的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中,就非常重視自然環境的作用,把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切入點。這對擁有1億多天然草原的甘肅牧區來說,要借這一曆史機遇來振興甘肅的畜牧業經濟,使甘肅的畜牧業經濟邁向一個新的台階。為此,甘肅省政府表示,他們要抓住西部大開發這一曆史機遇,“將積極開發草產業,大力發展草食畜,爭取用3~5年的時間實現由牧業大省向牧業強省的飛躍”。時任甘肅省畜牧局局長的朱明光同誌提出,今後全省畜牧業的發展,一是大力推進退耕還草及草產品的開發,在加大天然草場治理力度的同時,著力實施優質牧草規模種植及草產品開發。由開發公司牽頭,地縣提供土地建基地的辦法,多方爭取資金,支持優質牧草種子基地建設和牧草加工機械引進項目,進一步加快優質牧草種子基地建設,加快優質牧草種子的選種、育種步伐,提高供種能力。在草產業開發中,將實施“特區”建設機製,在河西地區及新灌區,麵向國內外招商引資,積極推行無償使用宜荒地,30年不變,前3年免稅,後3年減半征稅;對進入特區的科技人員實施放手、放開、放活等優惠政策,力爭建立百萬畝以上的草業開發區。2000年,全省牧草種子基地要達到1萬畝,牧草種子日產量達到2.5萬畝,草產品加工基地達到18萬畝,力爭建成草產品加工線1條,加工點20個,生產出符合出口標準的草產品1.5萬噸。二是著力加快草食畜的發展。實施胚胎移植等草食畜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和草食畜良種工程建設計劃,加快肉牛、肉羊、細毛羊、絨山羊、駱駝基地建設的步伐,在武威、白銀、天水三市實施擴大內需的奶業示範工程①。
從甘肅省畜牧業敲定的開發草產業、發展草食畜兩大發展重點措施看,甘肅省政府對加快牧區經濟現代化建設步伐充滿信心,滿懷豪情地積極投入到西部大開發的熱朝中。省政府表示,當機遇之神含笑向我們走來時,我們絕不能和她擦肩而過,一定要堅持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戰天鬥地,不懈努力,造出一個繁榮富庶、山川秀美的新甘肅來!
)第二節遊牧經濟現代化進程中部落製度探究
在畜牧業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遊牧民族長期遵守的古老的部落製度和約定俗成的部落習慣法,就成為阻礙牧區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從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畜牧業經濟發展情況看,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甘南藏區自形成之日起,部落製度就一直貫穿始終,而且特點突出,長達一千多年,直到1958年民主改革時才被廢除。它在藏區人民的社會生活中影響較大,直至今日,其殘餘勢力仍在偏遠藏區社會中發揮著一定作用。因此,我們在本節中對甘南藏區部落製殘餘勢力進行探討,消除消極因素,轉變牧民觀念,引導牧民擺脫舊的部落習慣勢力的束縛,積極投身到牧區經濟現代化建設中去,為甘肅畜牧業經濟的騰飛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