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提聽過佛的教導,心意開解,就把這件精織毯衣奉送給眾僧。毯衣從一位僧人手傳到另一僧人手中,卻無人敢取納。最後傳到彌勒手中,彌勒才把此毯衣收下。此後,世尊與諸位弟子比丘僧遍遊波羅櫬國,轉輾化導,彌勒就身著這件金色毯衣,身形端正,又披紫色金光。表裏相稱,威嚴莊重。進入波羅櫬王城,化緣乞行,來到大街之中,擎缽站立。城中人民看到彌勒的光輝形相,紛紛圍繞觀看,沒有一個願意離去。雖然人人欽敬,但無一人布施食物。有一位珍寶穿珠師,走在半道中,遇見彌勒,心懷敬慕,就問彌勒:”大德,你化到食物了嗎?”

彌勒回答:”還沒有。”

穿珠師聽說後,馬上把彌勒請到家中,舉辦齋飯,供養彌勒。彌勒吃過齋飯,洗漱完畢,便為穿珠師講說聖法,其言辭高美,使聽者不願離去。此時,有一位富貴的大長者,正逢女兒出嫁,早就給穿珠師一顆大珍珠,雇用他為珍珠穿孔。如果穿好,工錢十萬。長者急用,就派了一個傭人來取。穿珠師正在聽法,聚精會神,五情俱樂。隨口回答:”你先回去,我隨後就穿。”

傭人說:”今天就要急用,你現在就動手穿吧!”

傭人對穿珠師叮囑完後,就回到家中,對長者說:”穿珠師說,等一會兒就能穿好。”

長者久等不見,就又派傭人去取。傭人來到穿珠師家中,看到穿珠師還在聽法,並沒有動手鑽穿珍珠。就又返回去,對長者如實報告。長者氣憤地說:”我既然以重金雇他,他就不能搪塞推托。現在你再去他家。如果不答應我的要求,我就另雇他人。因此你把工錢帶上,如果已經穿好,你把工錢放下。如果還沒穿好,你把珍珠要回。”

傭人來到穿珠師家中,看到穿珠師還在聽法,便知珍珠沒穿好。就急忙向穿珠師索要珍珠。穿珠師知事已如此,隻得把珍珠取來還給傭人。然後又來到彌勒麵前,安心聽法,沒有一點厭退之心。

穿珠師的妻子見此情景,氣憤無比,譴責丈夫說:”一會兒的工夫,就可得到十萬金錢,馬上可以解決家中的衣食短缺。而你隻顧聽那和尚的虛無空談,美妙妄語,白白失去了一大筆金錢。”

穿珠師聽過妻子的訓說,心中有點後悔。彌勒知道穿珠師的心意,便對穿珠師說:”你現在能不能同我一起去精舍?”

穿珠師說:”可以。”於是穿珠師同彌勒一起來到精舍。彌勒把穿珠師帶到眾僧麵前,啟問眾僧說:”如有一個施主,請一位持戒清淨的僧人在家供養,他所得到的福報利益,能和有人得到十萬金錢相比嗎?”

此時,嬌陳如⒃立即回答:”即使有人得到百車珍寶,也不如請一位持戒清淨的僧人在家供養,所得福報利益多。”

舍利弗接著回答:”即使有人得到人世間的全部珍寶,也不如請一位持戒清淨的僧人在家供養,所得到的福報利益多。”

目犍連又接著說:”就是有人得到天上人間所有的七寶⒄,也不如請一位持戒清淨的僧人在家供養,所得到的福報利益多。”

其他比丘僧人也都紛紛引用譬喻,比較兩者福報利益的大小,皆說供養持戒僧人利益大。

當時,阿那律⒅又說:”就是有人得到人間四大洲的所有珍寶。其所行福報利益,也不如請一位持戒僧人到家供養。後者得利,要勝過前者得利數十倍之多。我所以這麼說,有實例可以證明。我聽說,在過去世九十一劫中,世上有一位毗婆屍佛⒆,他涅槃之後,佛法滅盡。那時,人世間有一大國,名叫波羅櫬。當時,國中有一位賢士,家中巨富,沒有任何缺少。賢士有兩個兒子,全都相貌端正,人品出眾。大兒名叫淚吒,二兒名叫阿淚吒。後來賢士壽命已盡,臨終之前,遺囑告誡:’我死已不可免。在我去世後,希望你們兄弟兩人,互相扶持,齊心合力,千萬不要分家。我所以這樣對你們說,就譬如說:用一根線是拴不住大象的,隻有用多根線擰成繩索,才能把大象製服。又譬如說:一根蘆葦不能長久燃燒,把許多蘆葦紮成一捆,就會燃燒不滅。現在你們兄弟二人也應該這樣,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外人就不會侵害。家中和睦勤勞,財富才會保全日增。’

“賢士遺囑完畢後,就氣絕命終了。兄弟二人遵照父親的遺囑教導,和睦相居了數年。後來,阿淚吒的妻子,心中暗思:現在我們合居一起,就如落難兄長家中,連賓客親友都不能接待。如果分家另過,各自努力,事情就不會這樣難為了。隻有這樣,我們才會自成家業。她想好之後,就向丈夫訴說了全部想法和心意。

“阿淚吒聽了妻子的話,拒絕了妻子的想法,認為絕不能這樣做。妻子一次次反複地勸導丈夫,廣引各種事例道理,說明分家的好處。阿淚吒被妻子的勸說打動了,便向兄長提出了分家另過的想法。兄長淚吒拒絕了弟弟的要求。並引用父親臨終的遺囑,舉出許多譬喻事例,說明不可分家的道理。

“兄長淚吒不同意分家,阿淚吒的妻子又一再勸導丈夫,使阿淚吒意誌堅決,急求分家。兄長淚吒見弟弟分家意誌堅決,心情急切,不能強求,就同意分家了。

“分家之後,阿淚吒夫妻,縱情放誌,經常設宴,招待親友,大吃大喝,不順禮度,奢侈浪費。沒有幾年,家產耗盡,窮得無法度日。阿淚吒隻得來到兄長家中討要財物。兄長又給了他十萬金錢。未經多久,全都用完,又到兄長家中討要。如像這樣,共討六次。兄長前後給了他六十萬金錢。後來,阿淚吒又到兄長家討要,兄長淚吒十分氣憤地指責說:’父親的臨終遣囑告誡,你不聽從。沒有幾年,你就要求分家另過,吃用無度,揮霍浪費,錢財使盡,以至無法度日。我已前後給了你六十萬金錢,你還不知足,今日又來討要。現在我再給你十萬金錢,從此以後,有錢無錢,再別向我討要了。’

“阿淚吒受到了兄長的嚴厲斥責,慚愧地拿了錢回到家中。從此以後,夫妻二人改過從新,言行謹慎,勤儉節約,經營家業,財產又日益增多。後來逐漸變得更加富有,生活富裕,無有任何短缺。而他的兄長淚吒,連遭災難,家破財散,貧苦艱難,實在窮得沒有任何辦法可想,便來到弟弟家中,向阿淚吒訴說了自己的困難。以契約為據,借少量的金錢,接濟家人,度過困難。

“弟弟阿淚吒聽後十分氣惱,想起前嫌,便對兄長說:’我隻知道兄長家中,從來不知道什麼叫貧窮。怎麼現在也來向我討要金錢呢?’

“弟弟說完此話,連一頓飯都不給兄長。兄長淚吒回到家中,深感驚愕:’生死人間,怎麼這樣可怕,手足之情,親生兄弟都這樣忘恩負義,不知養育之情,何況是他人呢?’

“淚吒這樣推理細想,心生厭世之情,便舍家人山,靜心修道,明白萬物生滅之理,心開意解,便修成了辟支佛⒇。淚吒修成辟支佛後,儀表莊重,行步威嚴,進入王城,化緣乞食,從無困缺。後來又遭災年,人民饑困,辟支佛乞食更加困難。此時,弟弟阿淚吒也由富變窮,又遭荒年,食糧不能相繼,每日自砍柴薪,買點秕穀子,以供一家大小度日活命。一天清晨,他很早就去野外打柴,在城門中見到辟支佛,儀態威嚴,令人羨慕,進入城中,化緣乞食。從野外砍柴回來,路經城門時,又見到辟支佛持著空缽出城。此時,弟弟心中想:這位大士,早晨進城乞食,現在還持著空缽出城,想必沒有乞到食物。如果現在他能和我一同到家中,我一定要分一份食物,布施供養他。但他隻是一時之念,想完便轉身走了。辟支佛知道他的心意,就跟隨在他的後麵。來到家門前時,阿淚吒看到辟支佛來到自己家門口,心中十分高興,即便鋪設床坐,請辟支佛人坐,將自己的那份秕穀子粥,親手端來布施給辟支佛。

“此時,辟支佛對阿淚吒說:’你也饑渴,我們分成兩份,一塊兒吃吧!’

“阿淚吒說:’我是世俗之人,吃飯沒有時節。尊者是一日一食,過午不食。請你先吃吧!’

“辟支佛吃過飯後,感其心誠,心裏想:在這災荒之年,父子都不互相救濟,而他卻能割舍自己的一份食物,布施給一個僧人。我應當變現神通,讓他高興快樂。

“於是辟支佛以其神通,飛上天空,身上忽兒出水,忽兒出火,廣現各種神通後,又回阿淚吒麵前說:’你有什麼祈願,隨你說好了。’

“阿淚吒看到辟支佛的神通奇變,心裏十分高興,就在辟支佛的麵前,誠心誠意,自立誓言:’世上一切眾生都愛求財,我願他們世世富有,沒有短缺,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我也祈願,將來之世,得遇聖士,功德勝於你百千萬倍,讓我在他的教化下,滅除眾漏,獲得道跡,神通變現就和你一樣。’

“阿淚吒立誓乞願後,心中更加歡喜。辟支佛告辭,回到自己的居處去了。此後,阿淚吒又來到城外荒野中砍柴取薪。一天,正砍柴時看到了一隻兔子,心想捕獲,便慢慢接近兔子。離兔子不遠時,用鐮刀向兔子扔去。兔子被砍準,倒在地上。阿淚吒正要前去捉拿,可那隻兔子變成了一個死人,爬在了阿淚吒的背上。阿淚吒急忙抱住自己的頭,想用力甩掉身上的死人。可怎麼也甩不掉,心中恐怖,驚慌失措,很是苦惱。心想進城,和婦人一同把這死人取下。但又害怕被人們看見,不敢進城。無奈之中,隻得在城外,一直等到天黑,把衣服蓋在死人身上,背著死人進城,走到自己家中。哪知一進家門,這死人自動落在地上。然後變成了一堆色澤赤黃的金子,金光閃閃,照耀鄰舍。鄰居親友,輾轉相傳,不久就傳到王宮。

“國王聽到後,立即派遣了一個使臣,去觀察是否真實。使臣到阿淚吒家中觀看時,卻是一具屍體。使臣回到王宮,對國王說:’是一具死屍,不是黃金。’

“國王又問其他人,所問之人,都說是黃金。國王甚感奇怪,就又派使臣去察實。使臣回來,又說是死人。就這樣往返七次,人們的說法都一樣。國王就出宮,親自來觀看,確實是一具死屍,而且形體腐爛,已發惡臭。

“國王問阿淚吒:’這是死人,怎麼說是黃金呢?’

“阿淚吒回答:’大王,這真是黃金。如果不信,請你細看。’

“說著,阿淚吒取出一小塊,拿給國王觀看。國王看時,真是黃金,其成色光澤,世上少見。

“國王便問:’你這黃金,從何而來?’

“阿淚吒便把事情原原本本全部告訴了國王。然後說:’這可能是辟支佛,以恩相報的緣故吧!’

“國王聽說後,感慨地說:’善哉,善哉,你得如此大利。是遇到了聖賢,我也給予你賞賜,並拜你為主事大臣。”

阿那律講到此處時說:”像前述的這位尊者阿淚吒,就是我的前身。我在那一世中,用很少的秕穀子粥,布施給辟支佛,又自立誓言。因此善緣,在九十一劫中,生在天人之中,無所缺少,三事順利(21);相貌端正,受人敬重;情有所欲,應意而至。直到今世之身,在家之時,喜歡遊樂自在,不愛經營家業。我兄摩訶男經常怨情斥責我。我母親卻說:’我的小兒有福德。’

“我兄摩訶男說:’我一人辛勞憂思,經營家業,而他整天吃喝玩樂,遊手好閑,有什麼福德可言?’ “母親想試一試,讓摩訶男看。就派我到田間,監管奴仆耕田種地,並命人不要給我送飯。到了午後,我責怪為何飯食這樣遲了都不送來。就派一個傭人去取。母親派人給我回話:’一無所有。’

“我回到家中,對母親說:’希望母親送給我一無所有。’

“母親聽完我的話,取出一方寶案,擺好各種器具,又用桌布蓋在上麵。讓人送給我,並讓我兄摩訶男跟隨去看。掀開桌布後,百味美食,盛滿器具。就像這樣豐盛的美食,就是其餘時也是一樣,隻要心裏一想,馬上就會出現在眼前。就是有人得到天下四大洲的珍寶財物,在劫運完時,也會消失,不能久得。像我以少許秕穀粥,布施辟支佛,在九十動劫中,福報未減。又以此善行功德,遇見佛陀,得到度救。以此可知,請一淨戒僧人在家供養,所得到的福報利益,多於天下四大洲的珍寶財物。”

阿那律剛講完後,世尊從外麵進來,聽到阿那律講述過去的因緣事,便對諸位比丘僧徒說:”你們這些比丘弟子,喜歡聽過去世中的事,現在我給你講說未來之世的事吧!將來之世,在此人間,土地方正,平坦廣闊,沒有高山大河,地生軟草,猶如天衣;那時人民壽命八萬四千歲,身高八丈,端正健美;人性仁和,具修十善。那時,有轉輪聖王出世,名叫勝伽。其國中有一婆羅門長者,生有一男兒,名叫彌勒。身色紫金,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全都具備。相貌俊美,光彩動人。成人之後,出家學道,修成大覺,為了廣度眾生,經常轉大法輪。其第一次大法會,度化九十三億眾生;第二次大法會,度化九十六億眾生;第三次大法會,度化九十九億眾生。如像上述眾生,在三次法會中,聽聞佛法,蒙得度救者,全都是我遺留的聖法中所種福的眾生。有的是敬信三寶,供養佛僧;有的是出家學道,修持齋戒;有的是燒香燃燈,禮拜佛祖。這些在我在世沒有度化者,在彌勒三會中會都得到度化。這些與會者度化後,又去度化那些同緣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