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像我曾聽說:佛祖在婆羅櫬國王舍城靈鷲山①中,與其尊者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修行學道。那時波羅櫬國的國王,名叫波羅摩達。國王有一位輔相大臣,其婦人生下一個男兒,三十二相②,相好完美,身色紫金,姿容出眾。輔相得了這樣一個好兒子,心中萬分高興,立即請來相師,為兒子觀相。相師抱過孩子,仔細觀看後,十分感歎地說:”太神奇了!這孩子眾相圓滿,功德特殊,智慧通達,能言善辯,人品出眾。”

輔相聽後,心中更歡喜,就請相師為兒子起個名字。

相師問道:”這孩子懷胎以來,有什麼奇異的征兆?”

輔相回答:”這孩子懷胎以來,確有些奇異征兆。孩子母親平素本性,不太慈愛善良。自從懷胎以來,變得憐憫同情苦難,慈愛關心百姓,施舍財物,進行濟救保護。”

相師聽後,心中歡喜,對輔相說:”這就是孩子將來的誌向,以此給他起名,應叫彌勒③為好。”

父母聽過,歡慶高興,無法比擬。這孩子的特殊名稱,也就慢慢在全國傳開。國王聽說此事後,心懷畏懼,暗自想:這個小兒,生有福相,名傳十方。倘若將來德高望眾,必定會奪取我的王位。在他尚無長大成人之前,應當就把他除滅。如果時間一久,必定成為禍患。國王心中計策已定,立即召輔相人宮,對輔相說:”聽說你得一貴子,身形特殊,姿容出眾,你把他抱來,我想看一看。”

王宮中的一些內臣,聽說國王關心問及輔相兒子的事,便知道國王的預謀企圖。心中著急不安,猶如沸燙之水。這孩子有個舅舅,名叫波婆梨,在波梨弗多羅國,是本國有名的國師,聰明博達,智高才殊,有五百個弟子,長久跟隨他學習法術。輔相愛憐自己的兒子,深怕被國王謀害。經過反複密謀策劃,派人乘騎大象,暗中把孩子送到舅舅家中。舅舅看到彌勒身形端正,姿容出眾,心中歡喜,十分疼愛。

彌勒在舅舅的寵愛關懷下,漸漸長大。舅舅開始給彌勒教授學問。彌勒聰明好學,智慧超人,一日所學,勝過他人一年。沒有幾年,便通達了各種經書。波婆梨看到外甥沒有幾年就通達了各種經書,想辦一次集會,宣揚外甥的名聲。就派了一個弟子到婆羅櫬國輔相家中,對輔相講述彌勒的學問成就和師傅的想法,索要珍寶財物,為彌勒舉辦集會揚名。輔相給這弟子給了所需珍寶財物。

這位弟子帶著珍寶財物回還,行到半途之中,聽說佛陀有無量德行,心中思慕,想去拜見,便向靈鷲山佛祖居處走去。行至半道,被一惡虎啖食。依據他生前的善行功德,轉生第一四天④之中。

波婆梨聽到弟子被老虎啖食,人財兩空。就竭盡自己所有的財物,舉辦大宴會,請來婆羅門教的一切賢士,供上各種美味佳肴,香甜飲料。宴會完畢,給遠親近鄰、一切親朋好友布施禮物,每人五百金錢。當布施完畢,金錢施盡時,有一位名叫牢度差⑤的婆羅門教徒最後來到。見到波婆梨後說:”我已來晚,雖然吃不到豐美的食物,應當照例給我五百金錢。”

波婆梨說:”我的財物已經全部布施完了,實在不能如你所求。”

牢度差說:”聽說你設大宴布施,我懷著很大的希望,前來相投。怎麼隻講空話,而不給我布施呢?如果一定要拒絕,不給我施舍財物,七天之後,你的頭將裂為七塊的。”

牢度差說完,揚長而去。波婆梨聽後,心中自思:”世上有惡咒和許多邪惡之道,這事不可輕視。但就是有此種事,我的財物已經全部布施完了,已無辦法補救了。”

波婆梨想到此處,心中愁苦,十分害怕。再說,他前次派去婆羅檫國向輔相要錢的那位弟子,命終之後,轉生天界,從遙遠的天宮看到師傅愁苦無奈,就從天宮來到師傅麵前,詢問師傅:”師傅,你現在為何緣故,這樣愁苦不樂?”

波婆梨就把事情的前後經過細說一遍。

升天弟子聽說後,對師傅說:”牢度差不識聖法,愚昧無知,是邪惡之人。他有什麼本事而使你這樣愁苦害怕?現在隻有佛陀精通聖法,是無極法王。你去皈依佛門,就不怕邪惡之徒牢度差了。”

波婆梨聽到法王佛陀的名號後,便向升天弟子問道:”這佛陀是什麼人呢?”

升天弟子說:”佛陀生於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家中。從其母右脅出生後,自行七步,言稱:’天上人間,惟我獨尊,世上眾生,我當度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樣樣具足,光照天地,梵天帝釋,左右護衛。初生之時,三十二種吉祥瑞應,同時出現於天地人間。相師觀相占卜,有兩大預言:若在家者,必做轉輪聖王;若出家者,必會修成佛道。太子成人,出遊四門,因觀老病死相,不樂王位。逾城出家,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大破十八億魔軍,修成正覺。普得佛法,三明六通⑥,十力無畏⑦,十八不共⑧,全都具備。其後又行至波羅(木奈)國,初轉法輪,使阿若嬌陳如五人聞法除漏,先得佛道。又使八萬天神得法眼淨,無數天人心生道意。此後,又到摩竭陀國度鬱毗羅王⑨和舍利弗、目連等一千二百五十人出家學道,成為佛門弟子,號稱眾僧。功德智慧,無法估量。總而言之,此人稱之為佛陀。現在佛陀就居住在王舍城靈鷲山中。”

波婆梨聽升天弟子的講說後,讚歎佛陀功德,心中自思:想必有佛降世,我的經書上記載:”沸星下現,天地大動,當出聖人。”現在這些瑞應都已出現,佛陀降世應是真的。即便派遣彌勒等十六個弟子,前去拜見佛陀。並叮囑彌勒:”如果看到佛陀相貌莊嚴,眾相齊備,就以心念,質疑佛陀:我師傅波婆梨是什麼種姓?想知我的種姓,就是婆羅門者。再以心念,質疑佛陀:我師傅波婆梨有幾相好?如今我有兩種好相,一者是頭發紺青,二者是舌頭廣長。如果他能識別,再以心念,質疑佛陀:我師傅波婆梨現今多大歲數?如今我年高一百二十歲,如果他能知道。再以心念,質疑佛陀:我師傅波婆梨有多少弟子?如今我有弟子五百人。如果他能如數答出,此人必定是佛陀。你們就一定要做他的弟子。然後派一個人回來告知我消息。”

彌勒聽過師傅的言教,同十五個師兄弟向王舍城進發。當他們走近靈鷲山時,看到了佛的足跡,千輻輪相,明亮發光,如同圖畫。就問路上行人:”這是誰的足跡?”

有一行人回答:”這是佛陀的足跡。”

彌勒和眾弟子懷著仰慕之情,圍繞佛跡,來回觀看。此時,有一個比丘,名叫羅刹,手持一條蟲子,放在佛跡前邊,讓彌勒和眾人觀看,並說:”你們欽慕觀看佛跡,卻踩死眾生,這有什麼新奇的?”

彌勒等人上前仔細觀看辨認,這條蟲是早已死去的。彌勒就問這個比丘:”你是誰的弟子。”

比丘回答:”我是佛弟子。”

彌勒同眾人互相議論說:”佛弟子中怎麼能有這種人?”

彌勒與眾人漸漸走近佛祖居處,遠遠看到佛祖身相莊嚴,光芒四射,眾相具備,其中兩相難見。佛祖即現出廣舌相,伸出舌頭,能遮其麵,以又神力現出陰藏相⑩,讓彌勒與眾人看到。彌勒和眾人看到了佛祖所有好相,心中更加高興,遵照師傅的教導,即以心念,質疑佛祖: “我師傅波婆梨,有幾好相?”

佛祖即從遠處回答:”隻有兩相,一者頭發紺青,二者舌頭廣長。”

彌勒聽說後,又以心念,質疑佛祖:”我師傅波婆梨,現今多大歲數?”

佛祖即從遠處回答:”你師傅波婆梨,現年一百二十歲。”

彌勒聽說後,又以心念,質疑佛祖:”我師傅波婆梨,是什麼種姓?”

佛祖即從遠外回答:”你師傅波婆梨是婆羅門種姓。”

彌勒聽說後,又以心念,質疑佛祖:”我師傅波婆梨,現有多少弟子?”

佛祖即從遠處回答:”你師傅波婆梨現有五百弟子。”

當時,在會的四眾弟子聽到佛祖講這些話,感到十分奇異,佛祖怎麼自言自語呢?於是諸位弟子長跪佛前,啟問佛祖:”世尊,你是怎麼啦,怎麼自言自語地講這些話呢?”

佛祖對弟子們說:”有一位賢士,名叫波婆梨,居住在波梨弗多羅國,現在派遣十六位弟子,來到我居住的地方,試觀我的相貌,並以心念,疑難於我。剛才是我一一回答他們的心念質疑。”

彌勒聽過佛祖的質疑回答,事事如實,無一差錯。深生敬仰,便同眾人一起來到佛祖麵前,五體投地,行頭麵禮,然後退坐一邊。佛祖為他們講說聖法,其十六人皆得法眼淨,各個從地坐起,來到佛祖麵前,乞求出家學道。

佛祖說:”希望你們從善而來。”

於是這十六人須發自落,身著法衣,便成了佛門弟子。佛祖又為他們用種種譬喻,講說各種佛法,其中有十五人獲得了羅漢果位。此時,彌勒與眾弟子一同商議:”師傅波婆梨,遠在一方,一時難來。現在我們應當很快派一個人回去,向師傅報告這個消息。”

其中一人,名叫賓祈奇,是波婆梨姐姐的兒子,大家就推舉他回去,向師傅報告消息。

賓祈奇回到本國,來到師傅波婆梨居處,把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情況全部告訴了師傅。

波婆梨聽說後,心裏異常高興,立即從座位上起來,麵向王舍城,長跪合掌,自說誠言:”我今生逢聖世,得遇佛陀,實為大幸,很想瞻仰世尊慈容,聆聽聖法,稟受清化。隻是年已老邁,力不從心。雖有誠心,卻不能自達。世尊大慈大悲,預知人心所想,希望你能屈尊勞駕,前來接濟度救我吧!”

此時,佛祖從很遠的地方,就得知了波婆梨的乞願,屈臂揮手之間,就來到了波婆梨身邊。波婆梨剛剛乞願完畢,叩頭施禮,抬頭一看,佛祖已站在他的麵前。波婆梨看到佛祖後,驚喜激動,立刻向佛祖施禮問安,請佛就坐,十分恭敬地侍奉佛祖。佛祖向波婆梨廣說各種聖法,由於波婆梨原有道跡,很快便獲得了阿那含⑾果位。佛祖看到波婆梨已得道果後,便又回靈鷲山去了。

佛祖的父親淨飯王聽說太子成佛後,雲遊四方,教化眾生,使不少人得到度救,心懷敬仰,渴望能夠親見佛祖。便對優陀耶⑿說:”你到太子那裏去,把我的心願轉告悉達多,我十分想念他,希望他能回國探親。你還有要事在身,得到消息後很快回還。希你一定遵照此言前往,及時回來相見。”

優陀耶來到佛陀居處,如實把淨飯王的心願轉告了佛祖。佛祖立即同意。七日之後,一定回國拜見父王。優陀耶聽後,十分高興,立即回國,把此喜訊轉告國王。淨飯王聽後,召集諸位大臣說:”優陀夷已經回國,說佛陀要回國省親,希望你們命令城民,莊嚴城市,要使城內大街小巷,幹淨整潔。要清理街道中的破舊髒汙。要在各處遍豎幢幡,布滿鮮花,燒諸名香,等待供養。”

各種供養準備做好後,淨飯王帶領諸位大臣,在城外四十裏處,等待奉迎佛祖的來臨。

此時,佛祖和眾弟子一起前往,八大金剛力士,從八方護衛;四大天王,在前麵開導;帝釋天和欲界諸天侍衛佛祖左邊;梵天王和色界諸天侍衛佛祖右邊;諸位比丘僧眾隨行後麵。佛祖位居諸天諸人之中,金光四射,暉天曜地,光芒超越日月,普照大地眾生。佛祖從空而降,漸漸接近國王臣民。地上人首無數,一齊仰望佛祖。國王與臣民,王後和宮女,看到如此眾相,明亮俱顯,光豔照人。佛在中央,猶如眾星拱月。淨飯王見此情景,心中大喜,不知不覺向佛施禮。施禮完畢,問安之後,迎接佛陀一同回國。把佛祖和眾僧安置在尼拘盧僧伽藍⒀居住。

當時,迦毗羅衛國國法規定:人分貴賤,男女有別。國王和大臣們天天聞聽佛陀講法。聞法後心開悟解,獲得度化的人很多。而一些女輩心懷不平,十分氣憤地說:”佛陀與眾僧雖然回到故國,然而隻有男人們很幸運,得見佛陀,聞聽佛法。而我等女人卻不能蒙受佛的恩澤。”

佛祖知道女人們的心意後,立即對父王說:”從今以後,讓全國男女,每天輪流聽法,一天更換一次。”

自從執行這個規定後,聞聽佛法的人多了,得到教化度救的人也更多了。

佛祖的姨母摩訶波閣波提⒁,在佛出家後,親自紡線,織成了一條金色的毛毯。把多年來對佛的思念,織進了這條毛毯中,隻等佛的來到。現在,她見到佛陀,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手捧毛毯,奉送給佛陀。

佛祖說:”姨母,嬌曇彌⒂,你把這條毛毯衣奉送給眾僧吧!”

波闍波提聽後,感慨地說:”自從太子出家,每日思念,所以親手紡織此毯衣。聞聽太子成佛,一心等待佛陀到來。希望佛陀垂憐,接受我的這件禮物。”

佛祖對波閣波提說:”我知姨母的一片真情,此毯是專為我織的。然而,恩愛之心,還是私心,布施於我,弘福不廣。如果布施給眾僧,所獲福報,更為廣大。所以我才這樣勸你。”

佛陀又說:”如果有施主做布施,把十六種人都請來,設齋供養,他雖然也能獲得福報,但所報不多。何為十六種人呢?是比丘和比丘尼的八輩親人。請這些人供養,不如在眾僧中請上四位,設齋供養。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報,要比請十六種人多。這十六種人比不上僧人中的一個人。未來之世,佛法將滅,有些比丘蓄妻養子。四人以上,名為眾僧,應當敬重他們,如舍利弗、目犍連等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