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因提著毒蛇,怕熟人看到,默不回答。熟人再三問候,而行人卻不出一言。此時,籃中的毒蛇感到氣憤,口中毒液便生,想殺害行人。剛要行動時,又遏止了惡念。心裏想:為什麼這個人這樣不知時宜禮節,他人心懷好意,禮節待人,互相問好,鄭重再三,而他卻無一言作答,這樣不知好歹。想到此處,毒蛇心中怒火又起,口中毒液更加熾盛,又想加害行人。臨當噴吐毒液時,又一思想:此人將為我修福,還沒有得到恩報,我為什麼要傷害他呢?這樣再三思考之後,又把身體卷回籃中,心中自念:”此人對我,已有大恩,雖有這種無禮過錯,我也應該忍讓他。”
行人提著蛇來到一處空無人煙之地時,蛇對行人說:”現在你把我放下來。”
毒蛇著地後,極其嚴厲地教訓行人,言切意堅,句句有理。最後又以法戒禮儀教導行人。
行人悔過自責地說:”我是怕人看到你,才不敢與人答言。今後一定聽從你的教導,謙恭卑辭,禮下善待一切眾生。”
毒蛇又對行人說:”你今日到了寺院,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責任。”
行人提著毒蛇來到寺院,把毒蛇放到眾僧麵前。眾僧看到供養齋飯已到,一個個站立起來,以行排列。毒蛇令行人按順序給僧人進香。毒蛇用堅定信任的目光注視受香的僧人,直到最後一人,目光都不移動。眾僧列隊,環繞佛塔,巡禮敬香。敬香完畢,行人提來清水,請眾僧淨手。毒蛇以崇敬的心情,觀看各位僧人洗手,沒有對一人有厭惡之心。眾僧吃完供齋之後,又為毒蛇念誦聖經,廣說佛法。毒蛇聽法後,更加歡喜,施舍之心更加增長。將寺院主持領到藏金之處,把剩下的六瓶金子施舍給寺院供養眾僧,修造福田。寺院把毒蛇供獻的金子,全部做完供養之後,毒蛇的壽命也終結了。由於毒蛇獻金供養眾僧的善業福田,死後轉生到了三十三天中。
講完此因緣,佛對阿難說:”你想知道那時的提蛇人是誰?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大毒蛇,就是現今的舍利弗。我過去提蛇之時,被蛇斥責,慚愧立誓:一定要有謙虛禮下之心,平等看待一切眾生。從那以後,中途沒有退縮之心,直到今日,仍然如此。”
當時在場的諸位比丘和阿難等弟子,聽過佛的講說後,歡喜無比,依照奉行。[注釋]
①安居:佛教名詞。又稱”雨安居”,”夏安居”。古印度雨期的三個月,五月至八月裏,禁止僧尼外出。說外出易傷草木小蟲,應在寺內坐禪修行,接受供養。這段時間稱安居期。在中國安居期約在陰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中國把安居期,也稱為”坐夏”。
②阿僧祗劫:佛教術語。”阿僧祗”,梵文音譯,印度的數目名詞。”無數”或”萬萬億”。劫:梵語劫波的簡寫。古印度年時名詞。是通常年月不能計算的大時。一劫即為世界生成一次,毀滅一次。阿僧祗劫,即是無數劫。
③福田:佛教術語。指施舍、供養等善行,能生出福德果報。就如人們種田能得到糧食的果報一樣。故稱善行為種福田。[附記]
一、此故事依據《賢愚經》卷3《七瓶金施品》譯寫。原文見《大正藏》第4冊,第369頁。
二、此故事又見如下經典:
(1)《經律異相》卷48《毒蛇舍金設會生仞利天》。見《大正藏》第53冊,第256頁。
三、莫高窟此故事畫繪於如下洞窟:
第85窟北壁屏風畫 中、晚唐繪
第94窟北壁下層(已殘) 晚唐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