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他鄉

過年的那幾天蘇棉一直都很“懂事”,聽話,安靜,禮貌,就像顧明多次要求的那樣。

除夕那天,顧明堂兄弟幾個結伴上山祭祖,蘇棉和二堂嫂也一路隨行。她曆來不喜歡跪拜,往年在自己家的時候都不怎麼跪拜,現在在這邊就更加的站的遠遠的。二堂嫂抱著孩子,擔心孩子被鞭炮驚嚇到,也隨蘇棉一起遠遠地站著。隻是在顧明奶奶墓前的時候,蘇棉的目光落在顧明旁邊的名字,一時間竟有點想不起來那個名字所代表的含義,大約半分鍾,才想起來,那是顧明前女友的名字。

她差點忘了,她並不是顧明的第一個女人。

蘇棉並不是一個執著於對方過去的人,在她看來,過去的就已經過去了,改變不了,相比之下,未來才更加重要。所以隻是簡單的問過關於那個女人的一些事情,知道他們在一起的三年,那個女孩子為顧明流了三個孩子,雖然顧明一直堅稱,後麵兩個孩子是女方背著他偷偷打掉的。她當時還覺得這女人狠心,現在想想,應該是足夠絕望了吧,所以才不想兩個人再有半分牽連。兩個人的感情以女方出軌告終,顧明再也沒有跟她聯係。

蘇棉還記得去年自己第一次來顧明家的時候,第一次看見那個名字與顧明的名字並肩而立,當時就爆發了。當時是什麼心情呢?憤怒,恥辱,好像都有。她記得她還為此跟顧明大吵了一架,最後顧明她解釋隻是當時家人以為兩人會結婚所以才把名字刻上去了,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然後這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此刻蘇棉再看著那個名字,心中隻是覺得嘲諷。同樣背叛過他的人,一個瀟灑離開了名字卻還可以出現在他奶奶的墓碑之上與他並肩而立,另一個選擇留下就隻能默默承受他所有的怒氣,真是,作死。

冬天的風依舊清冷,蘇棉低著頭看著腳下黃色的土地,這應該是一塊地,因為修建了墓碑而荒廢了,所以連雜草都生的稀稀落落的,蘇棉發現了幾棵薺菜,讓她微微彎起了嘴角。

在她的家鄉,這個季節的薺菜可是香餑餑,家家戶戶隻要不是很忙,都會挎個小籃子,裏麵放一把小鋤子,走田下地的去挖薺菜,回來洗幹淨剁碎,和豬肉一起,剁成陷,包成的薺菜餃子,又鮮又香。

她小時候也是在農村長大,家裏因為隻有爺爺奶奶在就沒有種田,但是每年過完年後也會和奶奶一起跨個小籃子,下田地裏去挖薺菜。籃子是爺爺編的,小小的,當時是編給她撿蘑菇玩。

奶奶總喜歡一邊走路一邊和她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講她擅長捕魚的父親,和父親早逝後獨自拉扯兄妹幾人長大的母親。故事講了很多遍,蘇棉仍是百聽不厭。那個時候陽光暖暖的,灑在身上像是裹了一層羊絨毯,溫暖而又柔軟。

可是這裏的人不吃薺菜,他們說這是喂豬的野菜。

祭完祖後幾個人一起去離這裏最近的四叔家喝茶,碰巧顧明的媽媽還有嬸嬸們都在這。四叔家隻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到湖南了,小女兒嫁給一個鎮上的同學,正在商量訂婚的事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