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創設軍機處(5)(2 / 3)

部落被準噶爾部給偷襲,妻兒被擄走,策淩聞訊後怒發衝冠,“割辮發及所騎馬尾,誓以複仇”,隨即調集各處軍馬,在額爾德尼昭布陣(位於杭愛山東側鄂爾渾河畔,意為寶寺,漢名光顯寺,故此戰又稱光顯寺之戰)。

策淩將八旗軍布置在河南岸,自己統領的蒙古軍埋伏在河北岸。準噶爾軍一看與其對陣的是八旗軍,心生鄙視,因為八旗軍在蒙古騎兵麵前是不堪一擊的。開戰後,八旗軍果然狼狽潰逃,準噶爾軍追擊八旗軍時,策淩率伏兵殺出,大敗準噶爾軍,“積屍如山,河水盡赤”。光顯寺之戰後,策淩從容於馬上彈琵琶唱胡曲以歸。

此戰之後,雍正想直搗準噶爾的大本營伊犁。但軍事行動在險隘無數的天山之中,卻是難以取得突破。準噶爾部一度還發起反擊,取得勝績。對準噶爾用兵失敗後,雍正惱羞成怒,將嶽鍾琪革職囚禁。事後雍正還想起,自己曾賞給嶽鍾琪三名太監,遂讓張廷玉將太監收回宮中。

戰事陷入僵局之後,雙方發現,唯一的選擇隻能是議和。雍正十二年,雙方開始議和,清軍也逐步撤出。雍正十三年,雙方締約,中國控製區域為杭愛山以東地區,準噶爾則得到杭愛山脈以西和西南地區。

然而,戰事隻是暫時停息。乾隆接位後,將延續他爺爺與父親的遺願,以天朝的強大國力,來耗盡準噶爾部的精血,將天山南北,草原東西,納入天朝的版圖。而雍正創設的軍機處,也成為乾隆實現壯誌,擴張版圖的利器。

首任首席軍機大臣允祥

傳教士宋君榮在寫給耶穌會蓋雅爾神父的信中,描述了他親眼所見的雍正皇帝:“這是我初次見到這位君主。他身材魁梧,口齒不錯,但講話速度較快,看來他挺有頭腦,而且精神煥發。”

與精神煥發的雍正相比,雍正七年,允祥不過四十四歲,可他已有疲憊蒼老之感。昔日的皇兄,今日的皇上,時常召見自己,這在外人看來是無比的恩寵。可允祥知道,在皇上麵前絲毫不能懈怠。年羹堯曾受過雍正的無上信任,不過剛露出驕橫之態,就招來殺身之禍。

允祥小心翼翼地揣測著雍正的心意,時刻不敢顯露倦態,才能走到今日。皇上現在搬到圓明園來住,允祥也跟著到附近住下,既可以隨時進宮,也可以修養下累垮的身體。

允祥不是個有野心的人,在康熙帝的三十六個兒子裏,他排行十三。允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母章佳氏出生平凡,十四歲那年,章佳氏去世,死後被封為“敏妃”。章佳氏過世之後,允祥由胤禛的生母烏雅氏撫養。

胤禛是烏雅氏的第一個兒子,不過這個兒子並沒有由她撫養,而是給皇後懿仁撫養。皇後隻生過一個女兒,不幸早夭,故而將胤禛抱去撫養,以填補無子之痛。烏雅氏雖然舍不得兒子,但皇後能看上自己的兒子,這是天大的麵子,家世平凡的烏雅氏,又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

胤禛年長允祥八歲,作為哥哥,自然承擔了教育弟弟的任務。由於康熙早就確立了太子,一切已經成為定數,其他皇子自然也沒有什麼分外的想法。胤禛將主要的時間都花在了讀書上,對這個小自己八歲的弟弟,自然也花了更多的時間照看。成年後,允祥還時常回憶起皇兄教自己數學的經曆。

幼時的允祥,虎頭虎腦,一副淳樸形象,備受父皇喜愛。對於父親康熙,允祥也是無與倫比的崇拜。一次康熙與諸王子在宮內遊玩,年幼的允祥也跟著一起同遊。康熙與眾皇兄走過之後,允祥未能跟上,一個人被落在了後麵。呆萌的允祥,突然做出了驚人之舉,他趴在地上,如條狗般,“尋履跡伏地嗅之”,想追蹤父皇的蹤跡。

在康熙心目中,允祥總是那麼體貼,那麼聽話,時刻都能想父皇所想,認為他“生秉粹質,至性過人”,對他也是格外寵愛。康熙三十七年,十三歲的允祥第一次跟隨父皇去盛京,拜謁遠在遼東的大清先祖們的陵墓。此後,不論是巡遊江南,秋獮塞外,視察河工,康熙總是將允祥帶在身邊。

康熙一共六次南巡,允祥陪同了四次。康熙四十二年,允祥跟隨父皇南巡。由於允祥寫的一筆好字,康熙特意命胤禛與允祥一起書寫對聯,在群臣的注目下,允祥一氣嗬成,文墨工敏,群臣無不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