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創設軍機處(5)(1 / 3)

在獲得了西藏、青海之後,康熙所采取的策略都是分封地方實力派,讓彼此製衡。到了雍正年間,西藏各派勢力彼此爭鬥,內訌不已。噶爾丹策零此時提出要入藏,怎能不讓雍正心生警惕。

雍正在諭旨中訓斥噶爾丹策零:“現在西藏地方上兩派力量正在舉兵相拒,你提出去煎茶設供,似屬非分。你準噶爾不過是西北一個小部落,釋教廣行與否,與你煎茶又有什麼關係?”雍正在諭旨中也嚴令務必將羅布藏丹津給交出來,但準噶爾部對雍正的訓斥置之不理,這點燃起了雍正的征戰之心。

在政局穩定,權力鞏固之後,雍正積極籌劃,以備對準噶爾用兵。準噶爾的存在,終究是邊陲動亂的根源,且又牽連到西藏事務。汲取康熙朝對準噶爾部多次用兵仍不能奏效的教訓,雍正特設軍需房,整合六部與各省力量,集中財力人力物力,為軍隊提供充沛的後勤支持。到了雍正七年,軍需房又演變為軍機處,處理軍機要務。

創設軍機處,既是對準噶爾用兵的需要,也是集中權力的需要。軍機處創設之後,早先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徒具虛名,議政王大臣成為了虛銜,無應辦之事,有名而無實,在乾隆年間最終被裁撤。南書房雖仍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參預政務,主要負責文詞書畫。但入南書房行走卻一直是清代士人心中的最大榮耀,皇帝也常讓親信大臣入南書房作為獎勵。

經過充分準備之後,雍正七年二月,以準噶爾部不肯交出羅布藏丹津為名,雍正對準噶爾用兵。清軍兵分兩路,北路以傅爾丹統領軍隊,西路以嶽鍾琪統軍。為了此次出兵,雍正準備了將近三年,希望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清除準噶爾部這個大患。

雍正對於此次用兵的充分準備是相當得意,曾道:“四海升平之時,國用充裕,朕細加籌畫,計議再三,凡命將遣官派兵運餉,以及車馬甲胄兵器耕具之屬,無不經理周詳。”

此次用兵結果如何呢?

插曲來了。雍正的愛將嶽鍾琪帶兵走到半路,突然碰到噶爾丹的特使特磊。特磊很是奇怪地道:“我押解羅布藏丹津前往北京,路上突然碰到幾個逃犯,說你帶兵來犯。我趕緊給噶爾丹策零報信,噶爾丹策零就讓將羅布藏丹津轉送回伊犁,再派我輕騎過來看看。”

特磊這一來,就堵住了雍正出兵的借口。雍正出兵的借口是準噶爾不肯交出羅布藏丹津,現在特磊跑過來驚訝地說:“啊,我正要交人,你怎麼帶兵過來了?”

特磊這一搞,雍正出兵就名不正言不順了。雍正愛惜自己的羽毛到了極致,為挽回麵子,他不惜用一百個謊言去掩飾自己的一個錯誤。特磊的出現,讓雍正麵紅耳赤,一時找不到理由繼續用兵,就下令暫停進軍一年,命嶽、傅二人回京商議。

清軍暫停攻勢之後,準噶爾軍卻開始了出擊,襲擊清軍後方,戰事正式展開。在初期的戰事中,清軍處於被動狀態,屢遭敗績。雍正九年六月,北路傅爾丹部被圍困在和通淖爾,大批官兵陣亡,傅爾丹狼狽突圍。

此後清軍一觸即潰,望風而逃,根本無法與準噶爾部交鋒。值得注意的是,此戰中準噶爾軍使用了新式炮兵。負責準噶爾部炮兵的乃是一名瑞典軍官。這名叫作列納特的瑞典軍官被俄國俘虜,從西伯利亞出逃到了準噶爾。列納特精通大炮鑄造技術,受到噶爾丹策零的重視。在列納特的組織下,準噶爾部建立了一支炮兵部隊。此戰中列納特親自指揮炮兵,立下大功。

準噶爾軍氣勢如虹,一路南下,攻到喀爾喀境內。噶爾丹策零得悉喀爾喀親王策淩不在遊牧地,領兵偷襲,擄走策淩妻兒。噶爾丹策零應該後悔自己此次對喀爾喀的用兵,因為他惹到了強勁的敵手策淩。

策淩是何許人也?

在大漠之西的準噶爾部的進逼之下,大漠之北的喀爾喀部人紛紛出逃,策淩也隨著母親一起投奔清國,並在北京居住。成年之後,策淩儀表堂堂,武功精湛,深得康熙的青睞。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將二十二歲的六女兒許配給了策淩,此時三十餘歲的策淩早已成婚,並生下了兩個兒子。被皇帝看中,福禍交集,不管策淩多麼愛他的妻兒,隻能迎娶了六公主。六公主在三年半之後也就去世,留下了兩個幼子。對女兒的去世,康熙無比心痛,將她葬在安定門外,後世稱此地為“六公主墳”。如今的六公主墳隻存下了地名,而墳卻已不知在何方。

策淩是成吉思汗的二十一世孫,他血脈中流淌的是彎弓射雕的萬丈豪情。京師的紙醉金迷,漢人文化中的之乎者也,宮廷的煩瑣禮儀,絲毫沒有消磨去他的勇武精神。一代天驕之後的策淩,在清國的鼎力支持下,憑借著自己出色的武功,整合了喀爾喀部,磨礪了萬千驍勇之士,兵力強盛,軍威甚壯,稱雄於漠北草原。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