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創設軍機處(5)(3 / 3)

然而,允祥的命運和性格,在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被廢後,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蘇州人何焯號“義門先生”,早年落魄,在蘇州靠教授私塾為生,後經李光地推薦,以草澤遺才而入南書房,並奉旨在八阿哥府侍讀。在給友人的信中,何焯提到:“十三殿下乃康熙帝所鍾愛者。”這還不夠,有著一顆非凡八卦之心的何焯,在給弟弟的信中,又生動地描述了楊國維被選出陪伴皇十三子讀書,而康熙一直認為楊國維詩文無人能出其右,現在讓他陪伴十三殿下,應該是對允祥的特別鍾愛了,皇十三子“將來遭際不可知也”。何焯是八阿哥允禩身邊的侍讀,而允禩又是皇位繼承人最有力的競爭者,連何焯都如此看,一時間,十三阿哥要成為太子的風聲,傳得風風火火。

形勢突然急轉,允祥被冷落了。對允祥的冷落,表現在方方麵麵,往昔康熙出行,身畔總是少不了允祥,此後不管去何方,再也不見允祥的蹤影。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大封皇子,允祉、胤禛、允祺被封為親王,其他諸王子,或為君王,或為貝子。沒有受封的成年王子隻有允祥,此時他已二十四歲。康熙五十一年,康熙遍賜銀兩,上至親王,下至禦前侍衛,都得到了封賞,就連因爭奪太子之位而被拘禁的允禩也得到了賞銀,但允祥卻一兩賞銀也沒有。

康熙冷落允祥,其中的原因,是他以為這個讓他喜愛的皇子,也開始覬覦太子的位置。晚年的康熙已是杯弓蛇影,被兒子們給傷透了心。他最厭惡的就是皇子們流露出來的野心,曾放出狠話:“如有鑽營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也。”

允祥固然沒有想當太子的心思,可民間的各種風傳,終究傳到了康熙的耳裏。愛之愈深,恨之愈切,自己最喜歡的皇子,曾經在地上嗅著氣味追尋父皇蹤跡的允祥,竟然也有如此野心。失望悲切之下,康熙開始冷淡允祥,並告誡其他大臣皇子警惕他。

在其他皇子的請安奏折上,康熙批示時明確地流露出了對允祥的厭惡,認為他是“不大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放任之,必在一處遇著他,不可不防”。康熙生病了,在病榻之上還傳諭旨給步軍統領托和齊,讓他留心允祥:“現在朕龍體欠佳,流言蜚語四起。這些言語皆出自正藍旗,你一定要切實留意。”

皇子和群臣們心裏都明白,老皇帝雖不點名,但他所說的正是屬於正藍旗的允祥。

在康熙的整個晚年,允祥仿佛是被遺忘了的人。允祥默默地旁觀著其他皇子們的激烈角逐,他仿佛超然於世外,除了皇四兄胤禛,他不與其他人來往。

允祥與四兄胤禛感情深厚,胤禛的第五個兒子弘晝八歲時得了重病,四處求醫而不能治愈。允祥親自出馬,多方奔走,覓到良藥,救了他的命。後來胤禛對弘晝說:“汝命,叔父所活也,宜呼之為父。”

允祥知道四兄胤禛的能量,雖然康熙一直說四兄胤禛性情急躁,可四兄在諸皇子中,雪藏最深,最會隱忍。其他各皇子,無不野心勃勃,大打出手。胤禛則與喇嘛頻繁來往,在王府大做佛事,甚至自號“天下第一閑人”。在外人看來,胤禛清心寡欲,潛心佛學,無心帝位。可允祥知道,四兄外表雖超然,但他內心隱藏的卻是洶湧的火山,他也在布局,也在角逐,隻是他做得更隱蔽高明。

對於康熙這樣的老人來說,垂暮之年,最大的樂事就是兒孫繞膝,安享天倫之樂了。四兄胤禛用他俊俏明朗、聰慧過人的兒子弘曆,成功地俘獲了康熙的心。

康熙六十一年春天,胤禛帶著十一歲的兒子弘曆來到圓明園。此日天氣晴朗,繁花怒放,康熙心情極佳。對於胤禛的這個兒子,他還從來沒有見過。突然看到一個俊帥的孫兒出現在眼前,且談吐聰慧,舉止穩重,康熙立刻就愛上了這個孫兒,讓將弘曆送到宮中親自養育。

此後康熙褪去了帝王的威嚴,盡顯祖父慈愛的一麵。每日康熙邊教導弘曆讀書,邊批閱奏章,接見官吏時也讓弘曆陪伴在一旁。木蘭秋獮時,康熙特意帶上這個愛孫。康熙先用火槍將一頭熊擊傷,然後讓弘曆再去補上一槍,以創下初次圍獵就射殺熊的美譽。不想弘曆剛剛上馬,熊突然立起撲了過來。弘曆毫不驚慌,康熙則趕緊補了一槍,將熊擊斃。事後康熙稱讚這個孫子“伊命貴重”。圓明園中,不時有著祖孫情深的一幕發生。康熙在遊船上,船還未靠岸,弘曆已呼喊著從山上飛奔而下前來迎接。愛孫心切的康熙,不等船停穩,就跳上岸去一把抱住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