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創設軍機處(4)(1 / 3)

早在1640年,衛拉特各部曾與喀爾喀部達成盟約,製定《蒙古衛拉特法典》,以共同對付咄咄逼人的滿洲。在清軍銳不可當的進軍之下,喀爾喀部最終選擇了臣服,被納入了天朝的朝貢體係。每年喀爾喀部須進“九白年貢”,即每年入貢一匹白駝,八匹白馬。雖臣服於清廷,但喀爾喀內部也彼此爭鬥,內訌不已,這為噶爾丹的幹預提供了機會。

對於準噶爾攻擊喀爾喀,清廷最初以調停為主,不想過多卷入。清廷的本意是由達賴出麵加以調停,不想五世達賴去世,之後的第巴桑結嘉措又全力支持噶爾丹的爭雄大業。

噶爾丹兵強馬壯,咄咄逼人,貌似不可抵擋,但在部落之中卻麵臨著雄才大略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威脅。

策妄阿拉布坦是噶爾丹的親侄子,其父僧格被殺時年方四歲,與母親依附於噶爾丹,直至成年。十三歲時,策妄阿拉布坦就追隨叔父噶爾丹,參與了一係列對外的征服戰事,戰功卓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噶爾丹發現侄兒成了自己最大的威脅。盡管噶爾丹創立了準噶爾汗國,依照蒙古部傳統,在策妄阿拉布坦成人之後,噶爾丹就該將汗位交還給侄兒。而立誌於創設政教(喇嘛教—蒙古帝國)合一大帝國的噶爾丹,怎肯拱手讓出汗位。

康熙二十八年(1689),噶爾丹派出刺客,準備殺掉二十三歲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行刺的當夜,策妄阿拉布坦恰好不在大帳內,弟弟索諾木拉布坦被殺掉。策妄阿拉布坦發現情況不妙後,帶了七名父親僧格的舊臣及五千名部下,迅速逃回父親僧格的領地博羅塔拉。博羅塔拉在今天的烏魯木齊與伊犁之間,水草豐盛,土地肥沃,是塊極好的遊牧地。

噶爾丹得知侄子逃跑後,立刻帶兵追擊。策妄阿拉布坦此時得到僧格舊部的全力支持,反而擊敗噶爾丹,控製了準噶爾部本部領地。噶爾丹的雄心壯誌,屢屢征戰,想創建政教合一帝國的夢想,在準噶爾內部招到很多人的反對。所以當具有汗位繼承權的策妄阿拉布坦起來對抗噶爾丹後,很快得到了有力支持。

在失去本部後,噶爾丹全力南下,發動了對大清的戰爭,以獲得領地和物資補給。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爾丹狂驅直入,進至烏蘭布通(今內蒙古翁牛特旗西南),此地距離北京不過七百裏。整個京師一片恐慌,物價暴漲,民眾紛紛出逃。戰事的順利,也使噶爾丹擺脫了與侄子戰事中失敗的陰影。噶爾丹豪情萬丈,策馬揚鞭,以草原霸主的氣勢,向康熙發出了“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的挑戰。

在烏蘭布通,噶爾丹以兩萬軍隊迎戰清軍。噶爾丹指揮軍隊,事先占據山險,依河布陣。清軍以密集隊形衝鋒,遭到重大傷亡,康熙的舅舅佟國綱也死於是役。但在後世文人的筆下,清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噶爾丹不得不求和後退。

實際情況是,軍事上取勝之後,噶爾丹憂慮孤軍深入,會被清軍合圍,遂向清軍統帥福全提出停戰議和。

福全沒有看穿噶爾丹的意圖,且噶爾丹主動提出議和,為福全提供了一個向康熙吹噓勝績的資本,於是欣然同意。在歸途之中噶爾丹全軍遭遇瘟疫,軍力幾乎損失殆盡,不得不與清廷保持和平,暫時偃旗息鼓,休養生息。休養數年,得到了西藏宗教集團的鼎力支持,噶爾丹恢複了軍力,又開始出擊,目標仍是喀爾喀蒙古。康熙三十四年(1695),噶爾丹再次入侵喀爾喀。

但此時情況已發生變化,早在四年之前,喀爾喀部的領主,雲集在內蒙的諾論諾爾,宣誓屬於清王朝,自此喀爾喀成為大清領土的一部分。此次噶爾丹對喀爾喀的進攻,等同於對大清的直接宣戰。

準噶爾部的威脅,邊陲的無限紛擾,雄心萬丈的噶爾丹,終於引發了康熙的三次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二月三十日,康熙下令兵分三路,討伐噶爾丹。中路軍由康熙親自統帥,直指克魯倫河。西路軍由費揚古統帥,分寧夏、歸化兩路,以截斷噶爾丹退路,東路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統帥。此戰共動員軍力十五萬人,每名士兵準備了八十天的口糧,動員馬匹在二十二萬匹以上。康熙的親征,也得到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支持。策妄阿拉布坦向康熙表示,如果噶爾丹“逼近我土,必竭力擒剿”。

行軍途中,康熙下令東路軍暫停前進,在水草豐盛之處喂養馬匹,等候命令。中路軍一路行軍順利,很快抵達目的地克魯倫河,等待西路軍截斷噶爾丹退路。康熙親自登上高山,以望遠鏡極目遠眺,大山縱橫,草原連綿,雄兵密陳,甲胄如林,他現在所等待的就是西路軍切斷噶爾丹後路,與噶爾丹做最後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