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八路軍總部仍然指示129師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硬不破裂統一戰線,軟不傷政治立場原則”,“避免與鹿武力衝突”。為此,1938年12月彭德懷到西安參加蔣介石召開的西北和華北將領會議時,還準備將河北問題跟蔣介石麵談一次。但蔣介石沒給彭德懷機會。
在這個時期,國民黨內是有左、中、右之分的。通常將積極反共的國民黨分子稱作頑固派,對其作戰,也稱為反“頑”作戰。國民黨內也存在著一些主張國共團結、共同抗日的進步人士。在彭德懷赴河北與鹿鍾麟舉行第二次會談之際,鹿鍾麟的老上司、主張國共團結抗日的馮玉祥從重慶給他發來一封長電,責備他:“不尚容人用人,過去方法已不適宜”,要其“誠懇、合作、坦白,以堅持河北抗戰”。當時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程潛也從天水行營給鹿鍾麟發來長電,要求其:“本民族利益第一、抗戰團結第一之旨,忍耐精神,無偏無黨。……民軍到處索糧索款,亦有割據嫌疑,黨政人員的偏袒,亦造成衝突主調。……以武力限製共產黨發展為不可能,亦不必要……”就在鹿鍾麟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時,他又接連收到了蔣介石的四道密電,要他堅決撤銷冀中、冀南兩行政公署,終於使這次彭鹿會談毫無結果。
會談最後,鹿感於彭的誠意,也對彭說了句真心話:上有蔣介石,下有張蔭梧,他鹿鍾麟夾在其中也不好受。
如果說手中沒有實力的鹿鍾麟進行的是政治“磨擦”,那麼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進行的就是軍事“磨擦”了。
當時,張蔭梧是河北反共勢力中最積極的一個。1939年8月,張蔭梧率領3000餘人在讚皇中馬峪進攻129師所屬獨立支隊一部,捕殺八路軍工作人員數十名。第二天,劉伯承在一個報告中已為日後的反“頑”鬥爭定下了基調。他說:“統一戰線是階級的聯合,既要團結,又要鬥爭。我們的幹部要學會對付磨擦,叫作‘硬不破裂統一戰線,軟不失去政治立場’。對張蔭梧之流瘋狂反共的頑固派,如果不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他們就會得寸進尺。……目前,我們要孤立、打擊的是張蔭梧這位專搞磨擦的‘英雄’,為我們被殺害的階級兄弟報仇!”鄧小平也憤慨地說:“這些磨擦專家們欺人太甚了,應該教訓教訓他們。
沒有鬥爭,抗日統一戰線就鞏固不了,如果我們的部隊都叫人家搞垮了,哪裏還有什麼統一戰線可言,就隻剩他國民黨一家獨裁了。我們還是政治的、軍事的雙管齊下。對這幾個人,也要區別對待,……對搞我們最積極的張蔭梧,還有王子耀,這次要毫不客氣地打擊一下。”張蔭梧不僅軍事上積極搞磨擦,而且還製造了一套自欺欺人的漢奸理論。張蔭梧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竟說:“日軍掃蕩八路,在他人以為大難,在我以為軍政開展之機會。”在另一封被八路軍截獲了的張蔭梧致國民黨當局的電報中又說:“柴恩波在文安、新鎮與八路軍不兩立,同時又被倭寇重兵壓迫,勢甚孤單,……現該部為保存實力及施行曲線救國計,已與日寇接洽,被委為冀中剿匪總司令,名雖投日,實際仍為本黨作抗戰工作,俟時機成熟,定率隊反正,予日寇以重大打擊。”按照張蔭梧的“曲線救國”理論,投降日寇是因為“勢甚孤單”。但如果積極抗日的八路軍都被消滅了,在國民黨軍更加“孤單”的時候,是否張蔭梧之流就能夠抖擻起精神積極抗日了呢?恐怕對此不應太樂觀。
打擊磨擦急先鋒張蔭梧的任務,交給了獨立1團、青年縱隊3團和冀南遊擊支隊,由劉誌堅、汪乃貴指揮,陳錫聯、謝富治率領772團、769團配合。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主力當配角,而讓非主力部隊到前台去鍛煉。
戰鬥從8月16日開始。經過激烈的戰鬥,到24日,張蔭梧部終於招架不住,率領殘部落荒而逃。在趙縣東北的唐家寨他們又被八路軍包圍,其大部被殲,隻可惜張蔭梧隻身逃走。
至此,在河北第一回合的政治軍事磨擦中,八路軍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在確鑿的證據麵前以及在朱德、彭德懷的強烈要求下,蔣介石不得不於9月19日撤了張蔭梧的職。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鍾麟也因政治上、軍事上的失敗,向蔣介石提出了辭呈。
但鬥爭並未到此結束。
這個‘磨擦’專家。”
按下葫蘆浮起瓢
1939年11月,國民黨在五屆六中全會上進一步確定以軍事反共為主、政治反共為輔的方針,並發出進攻八路軍、新四軍的密令。12月,以閻錫山進攻晉西地區的山西新軍和八路軍為標誌,國民黨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閻錫山之所以敢於肆無忌憚地對晉西北根據地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是因為他已和日軍偷偷地作了朋友,1939年11月,閻錫山密令舊軍第13集團軍總司令王靖國、第6集團軍總司令陳長捷各派代表1人,在臨汾後村同日軍進行談判。日本人為了要閻錫山反共,答應歸還閻錫山在山西的工礦企業的49%,全部歸還閻錫山各將領的住宅。同時日軍還答應給晉綏軍提供軍械彈藥,幫助閻錫山剿共。
國之將亡,何以家存。閻錫山是不懂這個道理的。
在閻錫山眼裏,國是蔣介石的,隻有山西這個家才是他的。為了家他可以和日本人談判,可以把槍口轉向剛剛幫助他守衛過家的八路軍。
1939年12月,已從日本人手中得到家產的閻錫山,下達了要決死第2縱隊破擊同蒲路霍縣至靈石段的命令。這是閻錫山送給日本人的一個禮物,因為日軍已經集結了數千人在韓信嶺地帶,正在等著決死第2縱隊鑽進口袋。
閻錫山這個命令中的潛台詞,實際上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決死第2縱隊當然不能執行這個命令。
於是,閻錫山終於找到了借口。
緊接著,閻錫山通電全國,宣稱決死第2縱隊“叛國”。
之後,閻錫山對決死第2縱隊、抗日政府、犧盟會幹部、八路軍後方工作人員大開殺戒。
在閻錫山製造的“十二月事變”硝煙未散之時,國民黨中央軍又在太北和冀南
發起了對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抗日力量的大肆進攻。
蔣介石對河北是誌在必得。國民黨《異黨政治設施概況》中稱:“河北土肥人眾,非陝北地廣人稀。”“中央對共應采取之政策,令無條件交出政權。”蔣介石將張蔭梧撤職查辦後,又任命國民黨中央軍第97軍軍長朱懷冰兼任冀察戰區政治部主任及河北省民政廳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