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師長與政委(3 / 3)

同時,不顧李德的反對,堅持任命劉伯承為紅軍總參謀長,並兼任中央縱隊司令員。這是劉伯承第二次任紅軍總參謀長。長征後期,劉伯承隨第四方麵軍一同行動,他和朱德等人一起,堅決抵製張國青分裂黨、分裂中央的錯誤路線,因此,劉伯承又第二次被撤掉總參謀長的職務。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中央軍委於1936年12月7日進行了新的調整,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賀龍7人組成主席團,毛澤東力主席。之後,劉伯承重新複出,仍然官複原職,被任命為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這是劉伯承第三次出任紅軍總參謀長。對於三上兩下的經曆,他曾總結說,“三參總戎幕,一敗兩罷官。”“一敗”指南昌起義失敗,“兩罷官”指被李德、張國燾撤掉職務,“三參總戎幕”指三度出任總參謀長。實際上劉伯承共有五次出任參謀長的經曆。1930年8月從蘇聯回國後,他立即被委任力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與策劃全國的武裝暴動,當時正值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占據主導地位,不久周恩來和翟秋白從蘇聯回國,帶回共產國際的指示,對李立三的“左”傾錯誤予以糾正。為了停止執行武漢暴動計劃,貫徹國際指示,劉伯承被派往武漢長江局任軍委書記。算上南昌起義時任起義軍參謀長的那一次經曆,劉伯承在擔任129師師長前全部加起來共有五次出任參謀長的經曆。

建國後,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的劉伯承在1957年的反教條主義運動中再一次被打倒。

至此,劉伯承已是三起三落。

與劉伯承一樣,鄧小平也有著三起三落的經曆。

鄧小平從蘇聯回國後,在中央機關工作了兩年多後,於1929年7、8月間,被黨中央派到了廣西工作,以黨代表的身份領導廣西黨的工作和準備,組織武裝起義。他領導發動百色起義,創建紅8軍,率軍轉戰左、右江。由此,鄧小平進入了他革命生涯中第一個高峰期。

隨著連毛澤東都不能幸免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和宗派主義蔓延至中央蘇區,鄧小平經曆了“三起三落”中的第一次“落”。1933年初,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遷人中央蘇區後,“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人,反對毛澤東在蘇區的一整套做法並剝奪了毛澤東的軍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了一個“鄧毛謝古”事件。

在這次事件中,一批覺悟了的共產黨人對“左”傾錯誤進行了自覺的抵製和堅決的鬥爭。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鄧小平、毛澤罩、謝唯俊、古柏等人。

於是事件的名稱就由“鄧毛謝古”來代稱。於是,鄧小平就成了“機會主義”的頭頭,井因此撤銷職務,當眾繳槍,也就順理成章地到基層鍛煉去了。

鄧小平三起三落間的二次複出都與毛澤東有關。當他第一次遭到打擊時,是因為他執行了毛澤東的路線。到了遵義會議前後,又是在毛澤東的影響下,鄧小平才得以複出,重任中央秘書長。

讓鄧小平沒想到的是,40年後在中國革命已經取得成功的情況下仍然有兩起兩落等待著他。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的1967年,鄧小平被當作“全國第二號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而打倒。更讓鄧小平沒想到的是,這一次被打倒後的複出,竟然和第一次被打倒發生了聯係。

1971年9月發生了林彪叛逃事件,第二年才得到這一消息的鄧小平立即提筆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談了自己對這一事件的看法。

毛澤東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對鄧小平來信的批示中對鄧小平的三個方麵給予了肯定。其中第一個方麵即是“鄧毛謝古”事件。毛澤東說:他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四個罪人之一,是所謂毛派的頭子,再加上“他沒曆史問題”和“他協助劉伯承同誌打仗是得力的,有戰功”兩條,鄧小平又第二次從激流中浮了上來。

1975年鄧小平第三次被打倒後,沒過多久,就開始了他最輝煌的一次複出。此後,在帶領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充分顯示了他過人的才智和卓越的領導才能。

相似的經曆,共同的誌趣,坦蕩的性格,使他們兩人在爭取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過程中,攜手同行,共同走過了13年風雨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