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
1813年6月21日維多利亞戰役
1813年6月21日爆發的維多利亞戰役,是世界軍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戰役。
19世紀初,拿破侖一舉打敗俄奧聯軍,使拿破侖所統治的帝國包括北意大利、亞得裏亞海東岸、萊茵河以西的一切地方。拿破侖為了使附庸國西班牙能夠由自己直接統治,強迫西班牙斐迪南七世放棄王位,立其兄約瑟夫·波拿巴為西班牙王。這一事件,引起西班牙人民的強烈反抗。1806年,英國愛爾蘭事務國務大臣惠靈頓,奉命以英、西、葡盟國聯軍總司令的身份,與拿破侖作戰。
在西班牙作戰初期,雙方有勝有負。1812年,拿破侖因對俄戰爭的需要,把法國的軍隊一批批調去參加對俄國的遠征。惠靈頓抓住這一有利的時機,乘法軍之虛,采取積極攻勢。他依靠準確的判斷,於1813年6月21日,在西班牙境內的維多利亞城區對法軍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一舉全殲法軍,直插馬德裏,迫使法軍放棄西班牙,逃回法國。惠靈頓因此被晉升為元帥。
惠靈頓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將領。從1827年開始,一直擔任英國陸軍總司令。西方資產階級曆史學家稱他為“拿破侖的戰勝者”,“鐵腕公爵”。恩格斯對他的評價是:“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十分標準,但卻沒有一件是卓越的……他有他自己的偉大,也就是說,可以算作偉大,而仍然不失其為平庸。”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教案發生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教案發生。1960年法軍強占天津名勝望海樓為領事館,強占民地,修建教堂、育嬰堂,搜羅爪牙,拐騙人口,早為民眾痛恨。1870年6月,天主教育嬰堂收養嬰兒因流行病傳染而死亡了三四十名,屍體潰爛,慘不忍睹,激起公憤。同時直隸河間拿獲拐犯王三紀,靜海拿獲拐犯劉金玉,供詞牽涉教堂。6月18日,天津捕獲迷拐幼童罪犯武蘭珍,自供係教民王三主使,並涉及教堂。此事哄傳後人心大憤。於是天津民眾萬人於20日聚集育嬰堂前,要求人內檢查。正當該堂負責修女同意民眾代表人內時,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聞報趕至,將民眾代表轟出堂外。豐大業又於21日午後,持槍闖入三口通商大臣衙門,開槍恫嚇,要崇厚派兵彈壓。出衙後,路遇天津知縣劉傑,豐大業公然向劉傑開槍,擊傷劉傑隨從高升,還聲稱:“我不怕中國百姓!”秘書西蒙也鳴槍威脅。民眾怒不可遏,當場擊斃豐大業和西蒙。隨後焚毀法國領事館、教堂、育嬰堂及英、美教堂數所,打死外國教士、商人多人,其中法人17名,俄人3人,英、比、意各1人。史稱“天津教案”。
事發後,英、美、法、德、意等國軍艦集結天津、煙台一帶海麵示威。23日,清政府命直隸總督曾國藩查辦,接著又派李鴻章會同辦理。曾、李以“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顧情罪之當否”
為辦案方針,討好侵略者,竟然判處民眾為首者20人死罪,25人充軍,天津知府劉光藻、知縣劉傑發配黑龍江,賠款497000多兩白銀重建教堂。10月並派崇厚到法國道歉。曾國藩賣國求榮,引起舉國上下無比憤慨。其在京同鄉將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功名的匾額打碎燒毀,曾國藩自感“內咎神明,外慚清議”,稱病不出。1872年3月曾病死金陵。而天津人民不僅將民眾鬥爭情況繪於扇麵印賣,進行宣傳,並且每年在天津教案發生的日子,群眾都要沿當年打教堂路線舉行遊行。隊伍中還有人裝扮被殺害烈士以示悼念。這一習俗,直到抗日戰爭爆發才停止。
1900年6月21日清廷向列強宣戰
1900年6月21日,清廷正式發布宣戰詔書。如書說:“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
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幹戈以衛社稷。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胄,禮義千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翦彼凶焰,張我國威。”
1956年6月21日我國政府寬大釋放第一批日本戰犯1956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在押日本戰爭犯上中正高,大矢正春、川田敏夫等335人,宣布免予起訴並立即釋放。該決定是根據全國人大《關於處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戰爭犯罪分子的決定》作出的。對日本戰犯免予起訴的決定分別在撫順,太原兩地宣布。在撫順釋放的是205名,在太原釋放的是40名。這個決定的宣布,使受到寬釋的戰爭犯當場流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