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回到廣州的罷工工人偕同廣州工人、農民、學生和革命士兵共10萬餘人舉行示威遊行。當遊行隊伍經過沙基街時,駐在沙麵的英、法等帝國主義士兵突然向遊行群眾開槍射擊,停泊在沙麵附近的帝國主義軍艦也炮轟遊行群眾,當場打死52人,重傷170餘人,輕傷者不計其數,這就是著名的“沙基慘案”。

省港大罷工,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經濟上沉重地打擊了英帝國主義。據統計,罷工以來,英帝國主義平均每月損失達2.1億元。這次大罷工在全國人民的聲援和支持下,堅持到1926年10月才結束。它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對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和準備北伐戰爭,起了巨大作用。省港大罷工曆時1年零4個月,是世界工運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大罷工。

1999年6月19日英愛德華王子與平民索菲舉行世紀婚禮1999年6月19日,英國王室迎來他們20世紀的最後一場婚禮,新郎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小兒子愛德華王子,新娘是索菲·呂瓊斯。

愛德華一向不喜歡嚴肅、拘謹的宮廷生活,而是向往平民百姓的自由自在。他自稱“愛德華-溫莎”。討厭被冠以“王子”頭銜。

索菲出生在英國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位成功的輪胎推銷員,母親從事秘書工作,哥哥做保險代理。1993年8月,她在愛德華王子讚助的慈善性質的老式網球比賽的宣傳和策劃活動中,與愛德華相識,從此,兩人相戀5年。

索菲清楚這場婚禮對她意味著什麼。她表示,婚後的主要任務是協助丈夫,無意獨立地以王室成員身份扮演任何角色。

6月20日

1409年6月20日明十三陵開始營建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寢的總稱。自永樂七年即1409年6月20日修建“長陵”始,到清順治初年完成“思陵”止,時間長達200餘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後順序,其陵墓名稱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在整個陵區中一共埋葬著13位皇帝、23位皇後、1位貴妃和數十名殉葬官人。陵區內還建有妃子墓7座、太監墓1座和行宮、園囿等附屬建築,全部陵區麵積達4000公頃。專家學者認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1900年6月20日清軍擊斃德國公使克林德1900年6月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曾向巡街清軍開槍,清軍擊斃克林德於東單牌樓。

自外國軍隊進駐北京使館區以來,封鎖東交民巷和東長安街,肆意殺害團民和居民數百人。克林德槍射清軍,使民眾長期受壓抑的反侵略怒火燃燒起來。擊斃克林德後,北京義和團包圍了使館區。3天內炸毀比、奧、荷、意四國公使館,後又炸毀德國使館,火攻英國使館,一度衝入德國使館。法軍死傷42人,日軍死傷45人,德軍死傷30人,俄、美等國侵略軍也傷亡多人……圍攻使館達56天。

一句話曆史

1940年6月20日法國關閉滇越鐵路1940年6月20日,法國政府屈從日本政府要求,突然封閉滇越鐵路,禁止物資輸入中國。

1941年6月20日朱德表揚三五九旅大生產1941年6月20日,朱德致函七一八團團長陳宗堯、代政治委員熊晃並轉第七一七團團長陳外歐、政委晏福生,表揚他們在生產運動中所取得的成績,要求他們在開荒將告結束時,抓緊時機大力發展畜牧業、運輸業和手工業,做好商業工作,時刻不要忘記人民的利益,以共產主義精神來發展生產事業,要嚴格遵守紀律不準貪汙腐化。

1954年6月20日中國撤銷合並若幹省區1954年6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並若幹省市建製的決定》公布,《決定》指出:為了中央直接領導省市以便於更能切實地了解下麵的情況,減少組織層次,增加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為了節約幹部加強中央和供給廠礦企業的需要,並適當地加強省、市的領導,撤銷大區一級的行政機構,是完全必要的和適時的:在步驟上,可以不必采取六個大區機構一次撤銷的辦法,而采取一個一個撤銷的辦法;對於各個不同的部門,可視不同性質,按照先易後難、先簡而繁的原則逐個地加以撤銷。

1980年6月20日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1980年6月20日,美國政府自1979年暫停向台灣承擔新的武器銷售之後,於1980年6月20日又恢複按新貨單向台灣銷售武器的做法,後又同意兩家美國公司向台灣出售新式的FX型中程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