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在西部某地上空爆炸成功一顆氫彈。

6月18日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

1815年6月18日爆發的滑鐵盧戰役,是世界軍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

1815年初,拿破侖在厄爾巴島獲悉反法聯盟在維也納會議上由於分贓不均而幾乎分裂,率舊部逃離厄爾巴島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奧、俄等國君主停止爭吵,結成第七次反法聯盟,集結了70萬重兵,準備分頭進攻巴黎。6月18日,拿破侖率兵10萬餘抵達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南的滑鐵盧村,與盟軍中英國將軍惠靈頓所率的6萬兵相遇。拿破侖判斷,英軍陣地的弱點在中段。他決定佯攻英軍右翼,重點攻中段。上午11時,法軍開始攻擊英軍右翼的烏古蒙堡,形成對峙。午後一時,正當拿破侖想以主力猛攻英軍中段陣地時,忽然獲得布呂歇爾集結的普軍來援英軍的消息,拿破侖被迫從總預備隊中抽出兩個騎兵師阻滯普軍。同時,火速傳令原負責追擊普軍的格魯希立即回師支援滑鐵盧,一麵猛攻中段。英軍頑強抵抗,雙方傷亡很大。下午6時,拿破侖占領了中段的聖拉埃村。由於爭奪戰異常激烈,英軍開始支持不住,法軍也難以再擴大戰果,雙方都等待援兵。最後,英軍盼來了布呂歇爾的3萬援兵,而法軍的援軍卻沒來,於是戰局急轉直下,拿破侖腹背受敵,最後大敗。在這個戰役中。法軍損失3.2萬人,聯軍損失2.3萬餘人。滑鐵盧戰役後,聯軍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侖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

1858年6月18日美國誘迫清政府簽訂《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6月18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駐華公使利用英法聯軍攻陷大沽,進逼津、京之機,偽裝調停,誘迫清政府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簽訂《中美天津條約》(又名《中美友好條約》)。《中美天津條約》30款。主要內容有:一、清政府倘準許其他國家公使駐京,應準美國一律照辦。二、增開湖州(後改汕頭)、台灣(台南)為通商口岸。三、耶穌教教主自由傳教。四、確定領事裁判權。五、擴大片麵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予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隻海麵、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

一個星期後,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取得英、法所掠奪到的一切侵華特權。

1928年6月18日第一位成功飛越大西洋的女性1928年6月18日,堪薩斯州艾奇遜市的愛米莉亞·埃爾哈特女士成為第一位成功飛越大西洋的女性。這位20歲的飛行員在兩位男飛行員的陪伴下駕駛“福克”號多引擎飛機進行了飛行。他們從波士頓起飛,22小時後在威爾士南部著陸。他們的平均飛行時速稍稍超過120英裏。埃爾哈特女士是3個航空公司中的理事。她這次飛行的目的是想向人們說明“乘飛機旅行比較安全,應當發展”。她在橫跨大西洋的飛行中成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6月19日

1522年6月19日西英簽訂《溫澤條約》聯合進攻法國16世紀初,在歐洲土地上出現了三個野心勃勃的封建君主。一個是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後來兼任神聖羅馬皇帝,號稱查理五世;一個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另一個是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這三個人都想稱霸歐洲,縱橫捭闔,大肆展開外交活動,進行過多次豪華、。顯赫的訪問會見、談判聯盟等,這在歐洲外交史上是空前之舉。但是,在這些豪華的宴請背後,各自隱藏著凶狠的殺機。

亨利八世為了標榜擁護羅馬教皇,竟在國內燒殺大批下層平民中的教派“勞拉德派”的信徒和各種異端分子,燒殺異端所費木材之多,竟使木材因奇缺而漲價,為此。得到羅馬教皇的賞識。1519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當選為神聖羅馬皇帝。他於1522年6月19日訪問英國,想利用英國來壓服法王,而英王亨利八世正想聯合他達到征服法國的目的。於是,兩人一拍即合,簽訂了《溫澤條約》,由英國提供軍費開支,一起進攻法國。1523年,英國進攻法國北方,西班牙軍隊從意大利中部將戰火燒到法國。戰爭的結果,法國大敗,法蘭西斯一世被查理五世俘獲,被迫和查理五世簽訂屈辱和約,不僅給查理五世以大量賠款(贖身錢),而且規定勃艮第歸查理五世所有。英國在戰爭中不僅無所獲益,而巨大的軍費支出卻耗盡了原本相當充裕的國庫儲備。亨利八世不得不召開議會征稅,並強索捐助,引起全國的反對。

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罷工開始

省港大罷工是廣州、香港工人為抗議帝國主義製造“五卅”慘案,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鬥爭而舉行的政治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是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直接領導下,有組織、有準備地舉行的。“五卅”慘案發生後,中共廣東區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派鄧中夏、楊殷、蘇兆征、。林偉民、李啟漢等人到香港和廣州沙麵租界的工會以及工人群眾中進行了罷工的準備工作。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員、電車工人、印刷工人首先罷工,接著其他行業的工人也紛紛響應,罷工人數達25萬人。工人聲明擁護上海工商學聯合會對“五卅”慘案提出的17項條件,並針對英帝國主義在香港執行的歧視華人政策提出了“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選舉、勞動立法、減少房租、居住自由”六項要求。有10萬多名工人在蘇兆征等人的率領下回到廣州。廣州英、美、日洋行和廣州沙麵租界的工人也加入了罷工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