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一場來勢迅猛的金融危機幾乎橫掃整個東南亞。一夜之間,泰銖喪失了1/5的國際購買力。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泰國中央銀行行長先後引咎下台。接著很短一段時間內,泰銖貶值25%,菲律賓比索貶值11%,印尼盾貶值8%,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5%,新加坡元貶值1.5%。
東南亞金融危機引發了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日本、韓國、台灣、香港……都深受其害。
東南亞的金融危機有著深刻的內部原因。80年代末,亞洲經濟得到持續增長,泰國緊隨“四小龍”之後,發展也較顯著。在泰國的曼穀,到處是大辦公樓、大購物中心。泰國的繁榮是建立在高利率政策的基礎上,為12%左右,而在其它國家,貸利率不過5%。因此世界各國的銀行家紛紛將資金轉移到泰國。泰國政府和泰國中央銀行對引入的巨額資金沒有有效地行使監控作用,仍把大量資金投入不太景氣的房地產業上。由於房地產業過剩,房地產公司無力償還貸款,曼穀商業銀行幾乎破產。世人對泰國金融體係的信心開始動搖。
1996年,泰國已負債達900億美元,這年的貿易逆差達162億美元。為了保持泰銖不貶值,泰國政府鋌而走險,繼續提高彙率。國際投資者察覺了泰國政府的窘境,擔心泰銖遲早會貶值,紛紛拋售泰銖,買入美元。
東南亞各國的情景與泰國極度相似。由於經濟高速增長,房地產業興旺,引入的巨額資金大量投向房地產,結果,建好的住宅大量過剩。另一方麵,東南亞各國的經濟普遍對外依存度較高,一旦受阻,經濟就陷入困境。
而這一切,“世界最偉大的投資家”——索羅斯,怎能放過一次牟取暴利的機會。出生於1930年的索羅斯,憑著猶太人的精明果斷,自1969年建立自己的“雙鷹基金會”後,在世界金融舞台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1992年9月16日,索羅斯在分析了前蘇聯解體和東西德合並等新的國際形勢後,投下了“人類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筆賭注”——一筆對抗英鎊的巨額財注,一夜間,賺了9.58億美元。索羅斯因此得到“世界最偉大的投資家”頭銜。
索羅斯以他對世界的獨特見解,他的哲學觀,他的睿智,不斷地積累自己的財富。截至1977年6月底,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總額達150億美元。這次,索羅斯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並進行了精確的分析,他得出東南亞國家的貨幣遲早要貶值。
索羅斯需要一個突破口,他把目光盯住泰國。他以泰國房地產業市場為中介,多種渠道、不擇手段地收購泰銖,然後拋出,泰銖一再貶值,美元不斷升值,泰國房地產業遭到致命打擊。但好景不長,泰國政府在初期對泰銖進行強行管製,有效控製了泰銖的流失。索羅斯因此損失數億美元,但他深信自己的判斷。1997年上半年,泰國多家財務機構擠提泰銖,索羅斯聞訊後,抓住這一時機,卷土重來,終於將泰國政府一舉擊潰。7月2日,泰國政府被迫宣布,對泰銖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當天,泰銖對美元彙率下跌18%,此後,泰銖對美元彙率江河日下,至8月22日,跌至34.60泰銖兌1美元,創曆史最低點。
泰銖與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同屬一個聯彙體係,其經濟和金融體係相互影響,相互製約。很快,金融風暴席卷了東南亞,又蔓延到整個亞洲。
索羅斯在東南亞危機的第一個月中共賺了20億美元。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總資產增加到170億美元。而亞洲金融市場受到強烈衝擊,1998年6月,日元大幅貶值,印尼盾、泰銖及韓元再次下跌。
亞洲金融危機還像瘟疫一樣波及世界其他國家,如南非、波蘭、希臘、巴西、捷克等,引起世界範圍的金融動蕩。金融危機的危害愈來愈受各國首腦的重視。
1998年10月3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年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各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集華盛頓,研討對付金融危機措施和振興經濟計劃。在年會上,與會各國一致認為,世界經濟的主要風險已從過去的通貨膨脹轉向經濟收縮,必須采取協調行動,抵製亞洲金融危機的繼續擴散,阻止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中國在這次空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始終如一地保持人民幣不貶值,並資助泰國、印尼等國恢複經濟,為穩定亞洲金融秩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