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親情的誘惑比不過權利的欲望(2)(2 / 2)

如今的長安城,都在傳言他與大哥的不和。當這些話傳到大哥李建成的耳邊時,味道已變,李世民話中包含的意思已經有了自己是真命天子的味道。

聽到此話,李建成知道李世民對自己已經不滿,他在揣測李世民的用心。

這是李世民想要動手除掉自己的前奏,這時的李建成感到害怕,事情如果真的發生,他不敢往下想。

如果沒有李世民之前罷賽的舉動,周圍人對李世民的詆毀,李淵不會放在心上。相反,李淵會對李建成報以極度的反感。

當李淵聽到周圍的嬪妃對自己說:“李世民自己說自己是真命天子。”李淵聽後覺得李世民真的不可理喻,自己現在還沒有死,李世民竟說出這樣的話。

在做小人的技巧上,李世民不如李建成,如果換做李建成親口對李淵說出嬪妃詆毀李世民的話,李淵一定不會相信。

借刀殺人。

李建成在戰場上雖然不是李世民的對手,但在玩弄心計的功夫上,李世民輸了,小人難防。

聯想上一次遷都的事,李淵害怕李世民會向李建成發難。

小人的詆毀,有時具有強大的破壞力,特別是在雙方互相猜忌的時候,小人的詆毀很多時候能夠加速矛盾的激化。

李淵聽完嬪妃的話,頓時怒不可竭,立即找來李世民質問。

麵對父親對李世民自言稱帝一事的質問,李世民一頭霧水,努力回想事情的來龍去脈,李世民並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相反,更加重了自己對父親以及大哥的懷疑。

李世民自然不會認同父親著莫須有的罪名,對於敵人的侵略,他能忍受失敗的痛苦,唯獨這樣的誤解,李世民不能接受。在解釋無果的情況下,李世民摘下自己的王冠,跪地叩頭,請求將自己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李世民這樣回答自己,無疑是挑釁自己,是對自己的不滿,如果李世民認罪,李淵一定會原諒他。但現在,李世民已經讓自己下不了台階,難道自己錯了,李淵立即打消了這個念頭,他不敢表現自己對此事的懷疑,因為自己畢竟是一個位居萬人之上的皇帝。

他很希望李世民能明白自己的苦心,父親的麵子終究比你的重要,但腦海中此刻充滿懷疑的李世民,根本沒有這樣的意識。

直到現在,李世民仍然沒有認識到打仗與做官的不同,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思維。如果說打仗隻是死人的問題,那麼做官就是一點點的將自己的精力消耗。慢性自殺的行業。

做官時大腦在思考對手,算計政敵,怎樣行動,怎樣處理,其難度已經超出了打仗所能思維的範疇。

李世民寧死不肯投降的表態,李淵倍感傷心,現在雙方誰也下不了台,最後的結果,隻能由李世民來承擔。

正當李淵為此事煩惱時,一個意外情況的發生,打破了他們父子之間的尷尬。

第五節 長安城中的火藥桶

李淵很希望李世民能在朝堂上表示自己的錯誤,即使真有此事,李淵也不會追究他的責任。李淵之所以生氣,完全是因為是李世民罷賽,李世民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事情就這樣一直僵持下去,李淵不可能將自己真實想法告訴李世民,在雙方互相等待的日子,突厥騎兵又打了進來,這一次李淵不得不主動找到兒子。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誰對誰錯,抵禦突厥才是現在的大事。

對於李世民的責任追究,李淵暫時放了下來,但他作為一國之主,又不能丟失威嚴,思來想去,李淵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對於李世民自言稱帝的事情不原諒,但也不再提。公元625年9月21日,李淵下令李世民李元吉出兵前往幽州,抵抗突厥,李淵在蘭池(接待站名)為他們餞行。

李世民對於父親派出自己抵抗突厥騎兵的決定,並沒有因為前麵的事情忌恨父親,在打退突厥騎兵對長安的進攻後,李世民回到了長安。

上一次的事情李淵采取了緩期執行,雖然沒有追究李世民的責任,但給李世民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情,又抹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