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李淵寢宮的路上,李建成這次反常的舉動,李世民從中讀出了兩個字,人性。現在的長安城,他感受到的是一股股暗藏的殺機,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此時的他想起了老祖宗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李世民罵道:狗屁。
父親會讓自己幹什麼,李世民已經猜到了七分,來到父親寢宮,李世民還是象征性的說了一番話:“楊文幹不知天高地厚,父親一定要拿出雄威,派出一員大將剿滅他。”
李淵讓兒子坐下,李淵回答道:“不能這樣,你去剿滅最為合適。”
在前往的路上,李世民早已猜想到了父親的打算。如果他領兵平叛,等於向天下的人坦白了自己與大哥之間的矛盾,這讓李世民感覺很為難。他委婉的回答父親:“還是派別人為好,天下初定,世民早已厭倦打仗,隻想過平淡的生活,還是另派別人吧。”
李淵見李世民拒絕,並沒有惱怒,李淵知道李世民能明白此刻的出征意味著什麼,是大唐江山的穩定,李家血脈的傳承。
李淵歎息道:“當初隋文帝殺死自己的兒子,這樣的事情我絕對做不出,現在你不出兵,就隻有我自己親手解決。天下的人便會認為是你大哥造反,為了安撫人心,你大哥就必須死,而且是我親自殺死。世民,我們李家從此便會陷入血腥的互相殘殺中。”
李世民聽完,抬起頭,沉默了一會,他說道:“好吧,我同意。”在踏出父親寢宮的大門時,李世民望著天空,心裏無奈的感歎道:“生在帝王家,很多時候真的是身不由己。”
李世民本可以拒絕,這樣做換來的隻是後麵更大的麻煩,家裏麵從此真如父親所言,從此陷入血腥的互相殘殺中。
現在的長安,李世民感覺已經沒有自己雙腳的立足之地,自己的處境,自己的一切,現在已經牢牢的被這座城市所控製。父親的話一遍遍的回蕩在耳邊,李世民感到這是一種難言的痛苦。
想逃,別人並不允許,不逃,又遭受猜忌。
中國的文化,李世民很清楚,忠孝自古就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現在他要做的,是保證江山社稷的穩定,他明白父親的苦心,現在他必須領兵出征,以此換來長安城的安寧。
看見兒子遠去的身影,李淵在寢宮中無奈的搖著頭,這一刻他想了很多。
體製造成了李建成的太子職位,而他自己卻沒有控製的能力。李世民是塊棟梁之才,但隻能位居大哥之下,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如何讓雙方力量保持平衡,李淵想了很久,也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6月26日,楊文幹在慶州舉兵反叛,李淵此刻恨死楊文幹之流的投機政客,如果沒有他們在下麵煽風點火,李建成說不定會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發展。
李世民領兵走後,李淵陷入了沉思,如何協調好自己幾個兒子間的關係,以前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現在,李淵不得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怎樣看待李建成的行為,李淵很難將他定性,這是一個困難,如果說是造反,李建成必須接受懲罰,那麼他的太子之位便有可能被廢除,李淵立即打消了這個念頭。太子一旦被廢,朝廷內部必起紛爭,李淵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從內心講,李淵認為自己是一個父親。他很羨慕平常百姓與世無爭的生活,兒孫滿堂圍繞膝邊,安享晚年。現在,這種生活隻是他想象之中的夢想,如今為了保持兒子之間利益的平衡,李淵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不得不將安享晚年的想法從自己腦海中抹去,他隻能用權術的力量保持朝廷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李建成這一次行動,李淵沒有過多的追究。李建成現在還太年輕,有些事情自己以後慢慢告訴他。周圍人的求情,李淵下令釋放了李建成。
這樣的決定,並不意味放棄對此事的問責,天下人都在看自己的表演,李淵不得不有所表示,以此顯示自己帝王的威信。
李建成雖然沒有被父親追究,他身邊的侍從卻沒能逃脫處罰,作為對天下人的交代,總有替罪羊出來做無謂的犧牲。很快,太子中允(太子生活管理員)王珪,左衛率(軍事教官)韋挺,天策兵營參軍(軍事參謀官)杜淹三人被發配邊疆。這樣做,李淵是想告訴天下人,李建成並沒有反叛。
做為替罪羊,王珪三人內心的感受很不好,李淵這樣的做法他們理解到了其中包含的信息。李建成有三長兩短,你們這些人便是最好的殉葬品,李淵這樣做有殺雞儆猴的意思。
對付楊文幹,李世民在前線很順利,7月5日,在李世民圍困慶州城的時候,李世民逼著楊文幹的手下殺死了他,之後將他的頭顱砍下,傳到了首都長安李淵的手中。
麵對眼前這個麵目猙獰的麵孔,李淵有種極端的厭惡,在他的認識中,李建成就是被這群無恥小人汙染,才會做出前麵的傻事。
在回長安的路上,李世民內心很矛盾,這一次平息了楊文幹的叛亂,下一次,李世民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
他想起了被父親軟禁的大哥,想到仁智宮發生的事情,李世民搖搖頭,他心裏知道,大哥為什麼要這樣做。
主要原因都在於自己功勞太大。
功高震主,矛盾產生的根源就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