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李淵的“引蛇出洞“(2)(3 / 3)

李玄通的軍隊因為遠道而來,並不熟悉河道情況。劉黑闥調整隊伍,將李玄通的船隊逼到淺灘,圍住後來了一個甕中捉鱉,把李玄通狠狠地揍了一頓。

本以為勝利在望的李玄通這時沒有了剛出發時的神氣,他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劉黑闥的手下敗將,看看自己現在的模樣,李玄通並沒有感到害怕。

反正都是一死,李玄通認為還不如死在自己手中,當他正要舉起寶劍自殺時,劉黑闥的手下將他手中的劍奪了下來。

看著眼前這位曾經的戰友, 劉黑闥一時間不知應該怎樣去處理,認真的想想,劉黑闥吩咐手下將李玄通關進監獄,劉黑闥想等到自己手中事情處理完畢,再做理會。

第六節 由李玄通引發的聯想

劉黑闥戰勝李玄通的事情,很快產生了連鎖反應,周圍的城郡紛紛投誠過來。

劉黑闥現在的情況,與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很類似,劉黑闥帶兵來到一座城下,還沒有出兵,對方就已經拱手讓了出來。李淵的擔心並沒有錯,他知道自己平定的天下並不穩定,劉黑闥的事情就是一個證明。

在投降的人中,劉黑闥發現了曾經的同事自封“魯王“的徐圓朗,這個意外的發現讓劉黑闥很高興。憑著自己擊敗李玄通的戰績,劉黑闥知道招募一支軍隊並不難,但他明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徐圓朗這樣的將領來之不易,有了他的加盟,自己以後便會順利很多。

徐圓朗在此之前並不想加入劉黑闥的隊伍,他的想法很簡單:一畝三分地,過隱居生活。當他得知李玄通戰敗的事後,徐圓朗坐不住了,憑著直覺,他覺得劉黑闥領導的隊伍能夠有所成就。

從內心講,劉黑闥並不想殺掉李玄通,除了曾經的戰友情,劉黑闥更看要重的是李玄通的能力,如果他能投降自己,無異於如虎添翼。

當昔日的戰友徐圓朗與劉黑闥來到關押李玄通的監獄時,獄中的李玄通一言不發。從他毅然決然的表情上,劉黑闥與徐圓朗讀懂了李玄通的回答————寧死也不投降。

見李玄通的態度如此堅決,劉黑闥二人隻好作罷,邁著沉重的腳步回到住所。 看著遠去的戰友,獄中地李玄通痛苦的閉上了眼睛,他這時想到了李淵。

以前跟隨竇建德,各個將領之間明爭暗鬥,李玄通痛恨這種鍋裏不爭碗裏爭的做法,大家團結一致抵禦外敵,在他眼中看來是最好的做法。但所有人都不是那樣,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窩裏鬥,對強大於自己的人唯唯諾諾的低頭奉承,對於普通老百姓則是高高在上,搜刮無底

來到李淵這裏,李玄通感到自己真的遇上了知音,李淵這裏很少能夠看到將領之間的明爭暗鬥,隻看見大家的團結一致,這才是李玄通願意看見的。對於李淵,李玄通有種心靈上的敬佩,不知什麼原因,他始終無法忘去他對自己的好。

自己現在可以背叛李淵,換來新生,想到這裏,李玄通搖搖頭,他不願意這樣幹,即使死,他也要做李淵的鬼。

在李玄通思考問題的時候,曾經的部下悄悄跑來看望他,麵對部下,李玄通問道:“是來勸我的嗎?”

部下回答道:“不是,我們給您帶來了些酒菜,怕你餓。”

看見對方很有誠意,李玄通來到盛有酒菜的地方坐下,酒過三旬,李玄通迷迷糊糊的站起身,對周圍的人道:“大家曾經都是戰友,今天來看我,我不勝感激,我要為大家舞一段劍助興,哪位肯借劍給我一用。”

李玄通拿起劍,看見監獄外投進的月光,頓時百感交集,舞劍時,李玄通邊舞邊唱:

曾幾何,望斷天涯路不平,

投筆從戎,隻願斬盡。

不曾想,忠心化為風雨飄,

不得誌,今朝路盡在此時。

李玄通唱完,拿起劍歎息一聲,繼續說道:“大丈夫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今天落得這般狼狽,真無臉麵活在世上。”

說完,李玄通對準自己狠狠的刺了一劍,周圍的部下見狀連忙上前製止。在彌留之際,李玄通對周圍的部下說道:“如果隻想混飯吃,可以跟著劉黑闥幹,想要活出人樣一定要回去找李淵,我現在是回不去了,你們保重。”

李玄通在獄中飲劍自殺,李淵知道後痛苦萬分,這一次李淵流淚了,眼淚裏除了一小部分有做戲給別人看的嫌疑,這次,李淵的哭是真哭。

決定派李玄通攻打劉黑闥的時候,李淵使用了權術,現在證明,李玄通對自己忠心耿耿,李淵很後悔當初的決定,也後悔當初不應該派出李玄通攻打劉黑闥。

在李淵眼中,最為失敗的事情莫過於這樣的事,失去一位忠勇兼備的將領,有時比損失一支軍隊還要痛心,士兵可以隨時招收,將領卻時常一將難求。

李玄通的死,使劉黑闥與李淵之間保持了兩個月的太平,在這兩個月裏的時間,李淵開始調整力量,準備圍殲劉黑闥。

李淵的打算,劉黑闥也想到了,如果沒有意外,這次出征的一定是李世民。憑著自己的直覺,劉黑闥感到後麵的鬥爭將更加慘烈,更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