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李淵的“引蛇出洞“(2)(1 / 3)

利用李玄通對付劉黑闥,一來可以檢驗李玄通對自己是否忠誠。二來,通過這樣一戰,可以消耗雙方的實力,以此達到削弱李玄通兵權的目的。李淵在處理李玄通的問題上,做法向來十分高明,李淵之所以能在隋末群雄紛爭中站穩腳跟,不斷壯大,證明李淵確實有著自己獨特的本領。

安排李玄通對付劉黑闥,如果處理不好,會讓李玄通認為李淵在玩弄權術,使用厚黑。這樣的結果,很可能讓李玄通對自己的信任轉化為滿腔的憤怒。

李淵做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知道應該怎樣處理自己與部下權利分配的問題。這一點,李淵應該算是權術學院的優秀畢業生,李玄通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公元621年9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李淵找來李玄通,並沒有提出攻打劉黑闥一事,而是讓李玄通自己說出來,這樣一來,李淵便取得了主動權。

李淵道:“這一次平息劉黑闥漳南起事,本來是想是讓李世民去的,既然李將軍願意,那就再好不過了。”

臨走時,李淵轉回身對李玄通道:“漳南路途遙遠,李將軍要是覺得孤獨,將家人也帶去,寂寞時也好有個陪伴。”李淵這樣做,讓李玄通大感意外。

世上有兩種規則,一種是寫在紙上的明規則,另外一種便是隻能心知肚明,不能道破的潛規則,李淵的做法,高明之處就在這裏。

按照傳統慣例,將軍前線統兵打仗,應該留下其親人做人質,這樣李淵便可以就此要挾將軍。如今讓李玄通帶著親人離開自己,李淵知道,李玄通如果背叛了自己便宣告失敗了。

做出這個決定之前,李淵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很多時候,這樣的事情更像一場賭博,輸了便不能後悔,李淵願意賭一場。

李玄通的行動證明李淵贏了,李淵的信任,讓李玄通很感動。為了表示對李淵知遇之恩的感謝,李玄通將親人留在長安,獨自一人踏上了征途。

做人高明的,李淵知道一個道理:“好君主能不讓人識透,識透不值半文錢。”即使是在玩弄權術,李淵也比其他人高明,他知道應該怎樣將部下的心抓在自己手中,而手段卻不讓別人看出來。

第四節 打下俞縣以後

派出李玄通攻擊劉黑闥,李淵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劉黑闥沒有想到的。

讓自己曾經的戰友攻打自己,李淵的這個決定似乎太大膽了,劉黑闥此刻並沒有了解到李玄通的變化。李淵的信任,讓李玄通願意死心塌地為他效命,現在的李玄通已經不是當年的李玄通。

自己起事的消息已經被李淵知道了,劉黑闥現在最重要的是積聚手中的力量,整合隊伍抵抗李淵對自己的圍剿。

為了擴大影響,劉黑闥在公元621年8月12日攻下了俞縣(山東省夏津縣),劉黑闥要在這裏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設下計謀除掉前來救援的史權威。

聽說劉黑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掀起叛亂,作為地方最高首長的史權威當然不會放過劉黑闥。史權威當時是魏州(河北省大名縣)太守,他帶著人馬前來俞縣救援,劉黑闥也等著他的到來。

劉黑闥起事以來,雖然有不少人前來追隨,但他心裏清楚,這些人中很多並不是真心實意前來投靠自己,都抱著觀望的心態。此時史權威的到來,更加重了這些人的疑慮,劉黑闥知道,自己這次隻能贏,隻有這樣才能換來自己隊伍軍心的穩定。

在統領軍隊的問題上,劉黑闥與其他有勇無謀的土匪不同,他知道應該怎樣用思想控製隊伍,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靠金錢的籠絡部屬,以利相交者,利盡則交絕。

幾天後,史權威來到俞縣(山東省夏津縣),這次他再也沒能回到魏州(河北省大名縣),而是死在了劉黑闥的手下。

當史權威帶領軍隊從魏州趕來救援俞縣時,劉黑闥算計好史權威的行軍路線,在半路埋伏,時機合適時,便衝出來突殺一番,史權威就這樣被劉黑闥解決了。

和史權威交手後,劉黑闥知道這些人並不足慮,劉黑闥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另外的一件事情上,統一軍心。

劉黑闥盤點一下軍情,大概了解了一下自己隊伍的情況,深思一番後,想清楚了自己應該怎樣整理隊伍。

範願起事時打出的是替竇建德報仇的大旗,劉黑闥當時並不同意,他認為這樣的口號範圍過於狹小,沒有采納。現在看來,劉黑闥認識到了自己的失誤,如果沒有口號的宣傳,普通士兵便不知道以後會幹什麼,往哪裏走,軍中很多士兵都很迷茫。

劉黑闥這時想到了範願曾經提到的口號,為了團結下層士兵,劉黑闥決定在軍中鄭重地進行一次思想整風,整頓軍隊的士氣。

當初起事,劉黑闥的眼光中除了竇建德曾經管轄的地方外,他看得更遠。這一次,劉黑闥不得不務實起來,依照自己現在的實力,即便是僅僅恢複竇建德以前的土地,就夠自己努力一番了。

由於劉黑闥的軍隊是靠戰友關係聯係起來的,在整頓思想中,劉黑闥很快摸清了門路,利用廣大士兵曾經的戰友情,劉黑闥打出了為竇建德報仇的旗幟。下層士兵知道劉黑闥這個決定後,非常支持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