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竇建德引發的血案
王世充死了,做得很漂亮。但殺掉竇建德這件事李淵事後想起有一點後悔,因為做這件事的時候,手段沒有王世充那麼隱秘。竇建德的死,李淵感覺有點遺憾,自己辛辛苦苦打造起來的“厚道”招牌,在這件事上砸了。
李淵的擔心並不是沒有原由,殺死竇建德,他很快意識到了自己決定的失誤,如果再等上一段時間,處理竇建德帶來的後遺症要好治很多。
隻要暫時穩住竇建德,讓他的部下歸順自己,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再清洗竇建德的部下便容易了得多。
現在著急殺掉了竇建德,讓竇建德沒有歸順的部下,永遠打消了與自己和談的念頭,他們會認為,反正是一死,還不如拚命一搏,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竇建德的事情,李淵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竇建德的部下並沒有全部清楚掉,這遲早是禍害,李淵想來想去,決定先下手為強,在他們還沒有力量反撲的時候,將禍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要實現自己的這個目的,李淵這時想到了招降竇建德的部下。
當招降的命令傳到竇建德昔日部下的耳中,情況正如李淵想象的一般,他們並不上當。相反,對於李淵心裏的打算,這些人很清楚,麵對李淵拋出的誘餌,這些人選擇了逃離。
()範願,最早意識到李淵的招降是個陷阱,與其他將領不同,當大家選擇逃跑時,範願選擇了起兵反抗。
範願認為與其窩囊而死,還不如和李淵父子硬拚一場,想當初李淵也是被逼無奈才造反起義的,隻要自己努力,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範願在決定對抗的時候,想到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憑著自己現在的實力,抗衡李淵,隻能吃虧。是否起兵對抗李淵,範願拿不定主意。
因為力量力量相差的原因,範願起兵反抗的想法不得不暫時擱置了下來,後來聽說王世充的部下段達等人被被李淵在長安城中處死,範願造反的念頭又冒了出來。
處死王世充的手下,做這個決定時,李淵想了很久。以前害怕他們生亂,李淵並沒有這樣幹,但經過仔細思考,李淵終於痛下決心,斬草除根,將危險遏製在萌芽狀態。
拿下王世充和竇建德,李淵離統一全國的目標並不遙遠了,這時殺掉王世充曾經的部下,李淵有著自己的想法。
一是清理隊伍,另外也想看看由此發生的化學反應。李淵想探測一下自己的地盤上潛在的對手還有多少,李淵想在他們沒有形成勢力之前,將他們一網打盡。李淵除掉王世充的部下,就是打開這個瓶蓋,讓裏麵的蒼蠅早點飛出來。
李淵現在不害怕曾經的敵人繼續出來作對,遲早要發生的事,早一點解決並不是件壞事,李淵要讓控製的土地,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範願聽說李淵殺掉了段達等人,因為力量不夠而擱置的起兵計劃,重新在腦海中浮現起來。反正遲早都是一死,還不如早一點起來反抗,範願這時想到了曾經的戰友。
害怕自己遭到李淵的清洗,並不是範願一人的擔心,當範願找到曾經的戰友,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意見,聯合起來,起兵造反,對抗李淵。
麵對李淵,範願等人知道自己絕對不能投降,他們隻要一投降,李淵一定會和自己秋後算賬。既然決定了起義,範願等人決定馬上行動,將自己的聲音告訴李淵。
為了打響這第一槍,範願決定首先攻擊李淵管轄的地盤,做出一點血案,讓李淵知道他們的存在。
範願選擇了攻擊當地的縣衙,這樣幹,可以很明確的告訴李淵自己的目的,襲擊政府,就是對你最明顯的反抗。
範願等人經過周密計劃,於公元621年年末襲擊了居住地的縣衙,事情過後,範願很快想到了一個問題,僅僅這樣做並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沒有統一的口號,再加上一個不具備統一全軍能力的一把手,範願知道他們以後的結局,隻能成為一夥流寇,最終還是會被李淵清除掉。
長安城中,範願等人攻擊政府的事情,長安城中的李淵知道後感歎地說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殺死王世充的部下會換來怎樣的結果,李淵自己知道,從內心深處,他覺得必須這樣幹。如果手下留情,被殺的楊廣就是他的前車之鑒。
當手下人請示李淵對範願等人的處理意見時,李淵隻簡單的說了一個字:殺。
範願等人也明白,李淵一定不會放過他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解決自己麵臨的兩個問題,一是起事的口號,二是一把手的選擇。
第二節 老板並不好找
範願聯合戰起事友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應該打出怎樣的口號,如今他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口號,整個隊伍在別人眼中就是一群土匪,這樣的伍是受民眾唾罵的。不得人心的事情,範願等人意識到自己千萬不能幹。
李淵已經打出了自己的招牌,一路上脅迫著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鬱撿了不少的便宜,範願等人從李淵的成功之路中,學到了很多經驗。
在大家為口號的問題苦惱時,範願想起了已經死去的竇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