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2 / 2)

為了控製疾病是神賜予的謬說,希波克拉底努力探究人的肌體特征和疾病的成因。經過長期研究,他終於提出了體液學說。

希波克拉底認為,人的肌體是由血液、粘液、黃膽和黑膽這四種體液組成的。這四種體液在人體內的混和比例是不同的,從而使人具有不同的氣質類型: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疾病正是由四種液體的不平衡引起的,而體液的失調又是外界因素影響的結果。他對人的氣質的成因的解釋雖然並不正確,但是提出的氣質類型的劃分以及它的名稱,卻一直沿用到現在。

那麼,有哪些外界因素會影響到體液失調呢?希波克拉底專門寫一本題為《論風、水和地方》的醫學著作,來論證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指出,醫生進入一個城市的時候,首先要注意到這城市的方向、土壤、氣候、風向、水源、水質、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等,因為這些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公元前430年,雅典發生了可怕的瘟疫。許許多多的人突然發燒、嘔吐、抽筋,身上長膿瘡,不久又引起潰爛、腹瀉。瘟疫蔓延得非常迅速,城裏到處是屍體,連享有盛名的雅典將軍伯裏克利也被傳染,不久死去。

當時,希波克拉底正在馬其頓王國擔任禦醫,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辭去禦醫職務,冒著生命危險,趕到雅典進行救護。到雅典後,他一麵調查瘟疫的情況,探求致病的原因,一麵治病,並尋找防疫的方法。不久他發現,城裏家家戶戶有染上瘟疫的病人,唯有鐵匠一個也未被傳染。由此聯想到,鐵匠打鐵,整天和火打交道,也許火可以防疫,便在全城各處點起火來。

希波克拉底還寫了一篇題為《預後》的醫學論文。他指出,醫生不但要對症下藥,而且要根據對病因的解釋,預告疾病發展的趨勢、可能產生的後果或康複的情況。“預後”這個醫學上的概念,正是希波克拉底第一次提出來的,直到現在還在使用。

長期的醫療實踐和理論研究,使希波克拉底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經驗。他發現,人在40~60歲之間最容易發生中風;發生黃疸的時候,如果肝變硬,那末預後是不良的;人死亡前,指甲發黑,手腳發冷,嘴唇發青,耳冷且緊縮,眼睛模糊。其中對垂危病人麵容的具體描述,被後人稱為“希波克拉底麵容”。

據說,希波克拉底與古希臘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交情頗深。德漠克利特致力於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研究,不善理家業。他的族人便以瘋癲和敗家的罪名起訴他,目的是霸占他的財產。希波克拉底在為特謨克利特治病時,發現眼前所謂的“病人”根本不是瘋子,而是一個智慧出眾的思想家。於是,他出庭據理力爭,終於使德謨克利特無罪釋放了。

古代西方醫生在開業時都要宣讀一份有關醫務道德的誓詞:“我要遵守誓約,矢忠不渝。對傳授我醫術的老師,我要像父母一樣敬重。對我的兒子、老師的兒子以及我的門徒,我要悉心傳授醫學知識。我要竭盡全力,采取我認為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我不把毒藥給任何人,也決不授意別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醫和生活。無論進入誰家,隻是為了治病,不為所欲為,不接受賄賂,不勾引異性。對看到或聽到不應外傳的私生活,我決不泄露。”這個醫道規範的製定者就是希波克拉底。1948年,世界醫協大會對這個誓言加以修改,定名為《日內瓦宣言》。後來又通過決議,把它作為國際醫務道德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