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軍事強國斯巴達(2 / 2)

在軍事訓練同時,斯巴達人還向兒童灌輸斯巴達人高貴、希洛人低賤的觀點。教官常在兒童麵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帶他們參加“克裏普提”活動,直接屠殺希洛人。男孩到12歲,編入少年隊。他們的生活更嚴酷了,光頭赤腳,無論冬夏隻穿一件外衣,平時食物很少,但鼓勵他們到外麵偷食物吃。如果被人發現回來要挨重打,因為他偷竊的本領不高明。傳說有一個少年,偷一隻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內咬他,為了不被人發現,他不動聲,直至被狐狸咬死。

滿20歲後,斯巴達男青年正式成為軍人。30歲成親,但每天還要參加軍事訓練。60歲時退伍,但仍是預備軍人。斯巴達女孩7歲後仍留在家裏,但她們不是整天織布做家務,而是從事體育鍛煉,練習跑步、競走、擲鐵餅、搏鬥等。斯巴達人認為隻有身體強健的母親,才能生下剛強的戰士。斯巴達婦女很勇敢和堅強,她們不怕看到兒子在戰場上負傷或死亡。一個斯巴達母親送兒子上戰場時,不是祝他平安歸來,而是給他一個盾牌,說:“要麼拿著,要麼躺在上麵。”意思是說,要麼拿著盾牌光榮勝利歸來,要麼光榮戰死被別人用盾牌抬回來。

軍事教育造就了斯巴達婦女的剛強性格,她們毫無其他希臘婦女溫柔多情,更無慈母之心。但是,她們培養出最優秀的戰士,使斯巴達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斯巴達人輕視文化教育。青少年隻要求會寫命令和便條就可以了。斯巴達人要求他們的子弟語言簡明,直截了當,從小養成沉默寡言的習慣。他們的說話就象軍事口令一樣。有一次,一個國王威脅斯巴達國王,要斯巴達聽從他的命令,否則把斯巴達夷為平地,斯巴達國王的回答是:“請!”這種簡潔的回答後來被稱做斯巴達式的回答。同樣,斯巴達人輕視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斯巴達城裏,幾乎看不到一座宏偉的建築物,斯巴達人也沒有製作出一件精致的藝術品傳到後世。斯巴達人實行“二王製”。兩個國王隻有在打仗時才擁有無限的權力,一個國王充任統帥,一個國王留守國內。平時,一切重大問題都由30個人組成的“長老會議”決定。有5個執政官協助國王處理政務。一切有關城邦的重大事務,均由長老會議作出決定。然而,名義上還要由公民大會通過,方可有效。

斯巴達在長期的對外戰爭中,不斷加劇對希洛人的壓迫和剝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舉行起義。約公元前640年,希洛人發動長達十幾年的武裝起義。公元前464年,斯巴達境內的希洛人再次起義。他們英勇頑強,直逼斯巴達城下,堅持了長達10年的鬥爭。斯巴達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給了起義軍自由。斯巴達的統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