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最強大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達第二。城邦就是一個國家,它以城市為中心,周圍是鄉鎮。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上,南麵臨海,三麵環山。斯巴達人又稱拉西第夢人,是南侵的多利亞人的一支,他們於公元前11世紀末進入拉哥尼亞平原。斯巴達人把當地土著的阿卡亞人降為“邊民”。後來,他們不斷向土地肥沃的美塞尼亞擴張,又把被征服者降為奴隸,稱“希洛人”。斯巴達國家形成後,其居民分為三個等級:斯巴達人是擁有公民權的統治者,全部是武裝的戰士,阿卡亞人屬於沒有公民權而有人身自由的小生產者;希洛人是斯巴達人的奴隸,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發生戰爭時必須隨軍打仗,沒有人身自由。斯巴達人經常對外發動戰爭,因此希洛人的軍役負擔十分沉重。希波戰爭期間,斯巴達人一次就征發了3.5萬希洛人隨軍出征。他們被迫去打頭陣,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敵方的虛實。
希洛人作為所有斯巴達人的公共財產,個別斯巴達人無權買賣希洛人,但可以任意傷害希洛人。在節日裏,斯巴達人常用劣酒灌醉希洛人,把他們拖到公共場所肆意侮辱。希洛人即使沒有過錯,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記住自己的奴隸身份。
由於斯巴達人首要任務就是鎮壓希洛人的反抗。因而有必要擁有一個強大的武裝力量,斯巴達在全體公民中實行極為嚴格的軍事訓練製度,使整個社會生活充滿濃厚的軍事色彩。斯巴達全民皆兵,重武輕文的程度在人類曆史上極為少見,以至於在輝煌的希臘古典文明中,所有重大文化成就都與斯巴達人無緣。斯巴達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製度,整個社會過軍事化的生活,孩子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軍事訓練。為了防止斯巴達人內部貧富分化,斯巴達人不許從事工商業,不用金銀做貨幣,而用價值低廉的鐵幣。斯巴達人除了軍事外,不得從事其它生計。斯巴達人崇尚武力精神,整個斯巴達社會等於是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斯巴達的嬰兒呱呱落地時,就抱到長老那裏接受檢查,如果長老認為他不健康,他就被拋到荒山野外的棄嬰場去;母親用烈酒給嬰兒洗澡,如果他抽風或失去知覺,這就證明他體質不堅強,任他死去,因為他不可能成長為良好的戰士。男孩子7歲前,由雙親撫養。父母從小就注意培養他們不愛哭、不挑食、不吵鬧、不怕黑暗、不怕孤獨的習慣。7歲後的男孩,被編入團隊過集體的軍事生活。他們要求對首領絕對服從,要求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他們練習跑步、擲鐵餅、拳擊、擊劍和毆鬥等。為了訓練孩子的服從性和忍耐性,他們每年在節日敬神時都要被皮鞭打一次。他們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點般落下,但不許求饒,不許喊叫。